简介: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量。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5610kg/hm2,2008年为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简介:摘要 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林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林业的发展进程。随着生态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林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引入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本文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含义与优势,介绍了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要点,以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 ; 生物防治 ; 技术要点 随着环保理念的大力推广,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如何提高林业管理的生态性与科学性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工作的重点。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其工作效果不仅影响着林业管理的整体质量,而且还关乎着生态社会的发展进程。鉴于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计划,争取在解决病虫害问题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 生物防治技术的含义与优势 1.1 含义 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技术,主要应用于林业病虫害治理工作中。与传统的病虫害治理方法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将其应用于林业管理过程中,不僅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而且还能确保经济社会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 。具体而言,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杀死害虫,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这种防治方式不仅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创造有利条件。 1.2 优势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化学方法为主,即通过农药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这种防治手段虽然具有较高的杀虫效率,但是会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长远来讲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害虫的天敌来降低害虫的破坏力,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这种防治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化学方法对生态资源造成的破坏,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形成林业防护体系,促使人们找出更多微生物的制约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使人们在强化林业管理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能为实现森林系统的平衡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对林业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2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2.1 苗木检疫技术 该技术是从源头出发,主要是在苗木的选择环节进行病虫害预防,其关键是在苗木筛选和运输过程中加强病虫害检疫,防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林区,进一步降低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率。种植人员在选择树种时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检查,并在运输过程中做好病虫害检疫防护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苗木的整体质量,从而减少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几率。 2.2 微生物防治技术 微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寄生性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来杀死害虫,技术人员通过这些微生物来抑制病虫害,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我国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 [2] 。以松树为例,由于该树种最常见的病虫害为松材线虫病,而白僵菌对于抑制此病虫害有显著的效果,因而相关技术人员可将以白僵菌为主的药剂作为杀虫材料,以此代替农药,从而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微生物制剂的质检力度,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试验,确保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争取在解决病虫害问题的同时,也能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威胁,从而真正发挥微生物防治技术的有效价值。 2.3 天敌昆虫防治技术 除了寄生性天敌以外,害虫还会受到捕食性天敌的威胁。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生态关系的优势,借助捕食性天敌来防治病虫害,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我国林业防护最常选择的就是天敌防护法。具体来说,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天敌昆虫,比如啄木鸟、猫头鹰、周氏啮小蜂等,并将其引入林区内,利用其天性来防治病虫害,从而促进林业管理整体质量的显著提升 [3] 。以松树为例,由于松材线虫病是该树种的主要病虫害,而花绒寄甲又是松材线虫的天敌,因而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林区投放花绒寄甲,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林业病虫害管理中引入生物防治技术,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生态平衡,为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解决病虫害问题,为获得巨大的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4] 。 4 参考文献 [1] 彭涛 .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探讨 [J]. 现代园艺, 2019 ( 18 ): 70. [2] 苏雪娇 .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措施 [J]. 黑龙江科学, 2018 ( 4 ): 154. [3] 辛维丽 .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要点探析 [J]. 绿色科技, 2018 ( 5 ): 89. [4] 邓国书 .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探讨 [J]. 中国标准化, 2019 ( 24 ): 279-280.
简介:生物炭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的影响较大。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0℃、500℃和700℃)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BC)对3种土壤(草甸土、水稻土和黄壤)吸附菲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土壤以及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对菲的吸附数据都能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砰为0.9968~0.9765)。生物炭对菲的吸附容量(群值)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吸附菲的群值的影响程度跟生物炭的制备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700℃下制备的生物炭(700BC)对3种土壤吸附菲的群值都能显著提高;500℃下制备的生物炭(500BC)对有机质含量低的黄壤和水稻土的群值有显著提高,但对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甸土提高有限;300℃下制备的生物炭(300BC)只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对菲吸附的群值。因此,在用生物炭修复PAHs污染土壤时,生物炭和土壤的性质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比率变化。结果表明:在0-0,10-20cm和20-30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逐渐减少;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这是由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偏盐碱性,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繁殖,抑制了真菌的繁殖;而且季节性积水导致通气状况不良也抑制了真茵的生存。在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垂直梯度的比率中,细菌垂直梯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是下面2个层次所占比率比表层大一些;放线菌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一般表层比率最大,下面2层比率较小;真菌垂直梯度上所占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