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小流域治理中,利用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提高治理效果,要明确治理措施和保护手段,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实际工作中,需进一步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合理使用水土保持技术,这样就可以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对小流域的有效治理。

  • 标签: 小流域治理 水土保持技术 水土流失
  • 简介:利用中国1956—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全国主要河流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暴雨(日降水量≥50.0mm)日数的多年平均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3年,全国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全国范围内多数气象站点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并存在南方流域增加、北方流域减少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特征在2001年以来表现更加突出。全国平均年暴雨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最多,70年代最少。空间上,我国南北方流域年暴雨日数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南方流域多呈上升趋势,北方流域呈减少趋势。

  • 标签: 流域 暴雨日数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摘 要 2005年 8月 12-13日,受台风与低槽远距离相互作用,滦河流域出现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洒河、柳河、武烈河、老牛河和瀑河。雨量超过 100毫米以上的雨量站达到 11个,降水总量及单站降雨量均创近 7年来的最高记录。本次降水遵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科学调度,成功实现洪水资源化。机组发电保证率 100%,避免弃水 0.9亿立方米,可为我局增加直接经济效益 1583万元,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洪水资源,使引滦枢纽工程在之后 2年内有充足的水源供给天津市、唐山市,为确保津、冀地区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 标签: 滦河 暴雨 副高 台风 防汛调度
  • 简介:首先讨论了面雨量的概念、面雨量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及面雨量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内蒙古四个主要流域进行了流域划分和代表站点选取,并利用T106资料建立了四个流域的面雨量统计预报方法,且进行了业务化系统的建设.

  • 标签: 内蒙古 流域 面雨量预报 等雨量浅法 插值法 面积加权平均法
  • 简介: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依托该技术的WEB应用飞速发展,WEB服务成为新时期最主要的信息发布媒体。为进一步提高汉江流域气象预警中心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中心网站建设十分必要和重要。紧紧围绕中心业务实际和流域广大业务人员需要,设计开发了“汉江流域气象预警中心网站”。

  • 标签: 汉江流域 网站设计 气象预警 互联网技术 信息发布 WEB应用
  • 简介:通过分析1980~200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7个气象台站平均的气温变化趋势和气候系数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1960~2005年间该流域中游日喀则站和下游林芝站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该流域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夜间气温和冬、春季气温的升高更显著,而且该流域变暖幅度高于整个高原的平均增幅,因此该流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程度也较整个高原更为显著;而该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高于下游地区的,即该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暖较下游地区的更为显著。

  • 标签: 雅鲁藏布江流域 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变暖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举水流域控制水文站径流、悬移值泥沙统计分析,本文论述了举水流域悬移值泥沙沿程变化,输沙量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泥沙成因,为研究举水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泥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举水流域  悬移值泥沙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人地关系的冲突日趋频繁,各行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大,加之对生态环境质量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维持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各种挑战,并逐渐成为当前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水资源既是战略性、基础性的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系统中影响最广泛、性质最活跃的要素,尤其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逐渐成为与能源、土地重要性相当的战略资源。水资源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等国家安全的诸多方面,在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特别是在缺水区域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安全供应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明显。

  • 标签: 流域水资源 环境治理 研究
  • 简介:摘要:在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时,需要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相互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治理要因地制宜、要适度,适应群众要求。同时,完善目标,实时调整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对策探究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峻,流域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及其节水对策成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灌溉水资源管理效率、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围绕流域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探讨了节水对策的实施路径,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流域农业水利工程 节水对策 粮食安全 农村经济 水资源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各地洪水频发,洪水预警的优化策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旨在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优化策略

  • 标签: 流域水文特性分析与洪水预警系统构建
  • 简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推进,对水资源的开发及应用频率显著提升,这促使了河道生态流量的保护以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当前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焦点议题。本文旨在探讨河道生态流量的保障策略及其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联,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河道生态流量 流域生态补偿 机制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干旱灾害是阿克苏河流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直接影响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本研究针对该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通过分析干旱对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地下水库的建设、水量调度体系的完善、枯水期水资源监管与保障以及丰水期水量的合理利用等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管理和科学调度是确保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 标签: 阿克苏河流域 干旱灾害 风险管理 水资源调度 生态安全
  • 简介:摘要: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流域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生态退化的原因、流域水资源保护策略和水生态修复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典型流域的案例,提出了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控制污染物排放、恢复水生态系统等策略与措施。本文强调,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系统性的方法,才能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流域管理 水资源保护 水生态修复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效果。传统的监测方法多依赖人工观测和简单仪器,数据精度低,效率不高。现代监测设备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远程传输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水土流失的相关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监测效率和数据精度,还能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监测设备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我国流域水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水环境问题呈现出流域性、系统性特点,局部性、碎片化的治理已难以根本扭转水环境恶化的整体形势。本文以东莞市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针对该流域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流域内基本完成进村入户管网改造,以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为约束,提出了源头雨污分流和分区治理标准,用来指导广东省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工作。本研究提出的“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流域系统治理思路可为其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 标签: 水环境,流域,治理
  • 简介:从湿地生态评价体系和湿地生态评分标准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生态功能依次为:祁连冰川湿地功能最好;高山灌丛草甸湿地次之;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区、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的生态功能有所退化;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功能退化较为严重.这一结论可为黑河流域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生态功能评价 AHP 黑河流域中上游
  • 简介: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日最大降水增加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和金沙江流域,ECHAM5/MPI-OM模型也大致模拟出了这种趋势。在IPCC给出的3种不同的排放情景下,2000—2050年长江上游日最大降水均有上升趋势,2020年前A2情景下日最大降水最大,A1B最小;长江中下游日最大降水在2025年之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之后略有下降,波动较大。长江流域未来日最大降水增多的区域可能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而极端降水减少的区域可能出现在长江以北地区。

  • 标签: 长江流域 极端降水 日最大降水 预估
  • 简介:利用FY-2G卫星云顶相当黑体温度(BlackBodyTemperature,TBB)资料和NCEP(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6—17日江淮流域中尺度涡旋引发的一次持续性梅雨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江淮流域此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与MCV的增强和减弱及西南急流的强度一致,降水主要与MCV有关,MCV的形成与对流系统的发展密切联系,对流系统有组织的发展、大量潜热释放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触发了MCV。由此次暴雨过程MCV与MCS的关系和结构特征可知:MCV从对流层低层一直伸展至对流层高层250hPa,涡度最强中心位于对流层中低层。MCS有利于激发上升气流,湿Q矢量辐合与正涡度中心对应,有利于热量和水汽的垂直输送,加速MCV发展。MCV从产生至成熟阶段,中低层的水平平流项基本为负贡献,水平辐合辐散项决定MCV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垂直运动直接影响涡度垂直输送项,从而影响MCV在垂直方向上的发展。

  • 标签: 中尺度对流涡旋 中尺度对流系统 湿Q矢量 黑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