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阴虚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其中气虚血瘀证癌胚抗原(CEA)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肺脾气虚证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肺脾气虚证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肝郁脾虚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以肺脾气虚证为主,CEA、CYFRA21-1、SCC、NSE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肺小结节病的中医证型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12月间在我院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对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另外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发作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病人,分析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用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显示,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有复发的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原发性的病人,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组与神经功能轻度缺损组、神经功能中度缺损组相比,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是脑梗死再发的风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14天,留取治疗前、治疗2周及停药1个月后的粪便进行16SrDNA测序,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失败组中,多尔氏菌属序列数升高,双歧杆菌属序列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发生改变,致病菌序列数增加和产生短链脂肪酸菌群序列数降低,导致肠道屏障作用减弱,促炎因子增多,炎症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根除效果,最终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早产儿母乳喂养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出生的70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名。观察组接受母乳喂养,而对照组接受配方奶喂养。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计算母乳喂养与住院时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8.45±5.3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67±6.21)天(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 =8.947,P<0.01)。母乳喂养与住院时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74,显示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结论:母乳喂养与早产儿住院时间显著负相关,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些结果强调了在早产儿护理中推广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建议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母亲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期检测血脂、脂蛋白[Lp(α)]、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起始hs-CRP正常参考值3mg/L为分界点分为CRP正常组(54例)与CRP升高组(66例),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RP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简介:检索2009至2013年PubMed、Nature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性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分析,就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免疫分子、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ADR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药物代谢酶主要涉及细胞色素P4502C9、N-乙酰基转移酶2、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二氢嘧啶脱氢酶;转运蛋白主要涉及水溶性载体家族22成员2、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γ亚基6、水溶性载体家族6成员12、ATP结合盒转运体B1;免疫分子主要涉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ymphocyteantigen,HLA)相关的基因复合体,包括HLA-B、HLA-A和HLA-C;受体主要涉及多巴胺2受体/含锚蛋白重复和激酶域1TaqIA基因、趋化因子受体3、孤儿核受体NR4A1、孕烷X受体和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了解基因多态性与ADR的关系有助于实施个体化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女性单纯性肥胖与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11月-2023年11月纳入120名女性,按照BMI数值分组,对照组BMI在18-22.9kg/m ,BMI数值在25kg/m 以上为肥胖者,肥胖前期患者BMI数值在23-24.9kg/m ,记录并对比三组样本醛固酮水平、胰岛素、脂联素以及血浆瘦素、血浆皮质醇指标。结果:在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瘦素指标上比较对照组均低于肥胖组以及肥胖前期组;对照组脂联素水平高于肥胖组以及肥胖前期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胰岛素、皮质醇、醛固酮与BMI指数呈现正相关,脂联素与BMI指数呈现负相关。结论:在BMI上升下,女性身体会抵抗瘦素,导致血浆瘦素水平上升,极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同时会致使醛固酮、皮质醇水平上升,极易在后期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简介:目的通过对酶扩大免疫分析法(EMIT)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的比较,介绍利用倒方差法对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meta分析的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EMIT和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比较的方法学评价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文献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利用QUADAS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详细介绍采用Revman5.2软件将Pearson相关系数Fisher’Z转化后的数据进行倒方差法meta分析的方法。结果纳入4篇文献,合计434例次患者检测结果。summaryFisher’Z值为1.94,95%CI为(1.65,2.22),将summaryFisher’Z值转换得出相关系数的合并效应值summaryr为0.959,95%CI为(0.929,0.97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EMIT与HPLC测定人血中丙戊酸的浓度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异质性检验结果I~2=87%,提示各研究之间异质性高;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检测对象不同可能是研究间异质性高的原因。结论EMIT和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相关性良好,两者均可作为临床常用丙戊酸血药浓度检测方法。Revman5.2软件使用操作较简便,利用倒方差法可对Pearson相关系数类指标进行meta分析。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56例CKD3—4期患者为慢性肾脏病组,健康体检人员35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除外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计算HOMA—IR。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脏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之间三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腰围及体重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OMA—IR是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子,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保护肾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来我院接受尿液检验的患者此次研究对象,采集其尿液标本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尿沉渣检验与尿常规分析,对比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及相关性。结果: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对红、白细胞及尿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检出率,差异不明显,组间数据对比P>0.05。此外,尿沉渣与尿常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69%、95.38%,P>0.05。结论: 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测有着较好的相互性,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且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为提升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可将两种方法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