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在2018.01月至2022.09月入院,入选患者共7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有创呼吸机治疗,n=39)与研究组(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n=39)。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临床疗效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6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30例,应用锁定钢板微创治疗;传统组32例,应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Neer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微创组与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0.20±12.41)min和(122.50±20.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4.67±35.21)ml和(330.94±84.71)ml,切口长度分别为(9.07±1.05)cm和(15.56±1.24)cm,Neer评分分别为(90.40±7.96)分和(82.63±8.64)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53±3.22)周和(18.22±3.7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完成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治疗,并获得满意效果。
简介:世界首例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成功进行标志着微创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时代的到来。微创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操作方式,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从事微创外科的医务人员带来创新机遇。目前,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几乎所有普通外科传统手术都可以用腔镜技术完成。尽管仍存在南北方和东西部地区差别,但总体来说我国微创外科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东南沿海一带的地、市级医院已经在大量LC基础上,开始向甲状腺、乳腺、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和胃肠道等高级腔镜手术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正常分娩中应用无创接生的护理心得。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72 例正常分 娩 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产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 SAS 、 SDS 评分及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 实验组产妇 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 且 产妇护理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临床指标,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久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无创通气后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呼吸和心率趋于稳定,所有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43.3%,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16.7%,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症状缓解时间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得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科门诊最常见,最基本的治疗性手术,而其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因牙齿周围阻力及牙体本身的解剖变异,操作空间有限,拔除时难度大或常发生断根,易造成术后疼痛、肿胀、出血,或一定程度的全身反应,亦或造成某些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等。传统拔除术常采用凿骨劈冠法和敲锤增隙法,局部创伤大,患牙易被推挤移位,可能进入舌下间隙或颌下间隙,甚至造成颌骨骨折等并发症;而且劈冠的方向不易确定,锤击时强烈的震动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损伤。我院自2010年起,引进了微创拔牙理念和技术,采用标准化器械、微创化技术、规范化操作,拔除下颌低位埋伏第三磨牙136例,现将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总结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观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2.11±1.72)min,术中出血量(1.64±0.12)ml,住院时间(1.5±0.5)d,自主活动时间(11.63±1.6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10月—— 2015年 10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的患者 47例为班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 56%,有效 40%,无效 4%,总有效率 9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 50%,有效 36.36%,无效 13.64%,总有效率 86.3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 SaO2指标数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应用微创技术,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关键词脊柱创伤手术;微创技术;传统技术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事件频频发生,脊柱创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多。脊柱创伤属于一种多发伤,指的是脊柱伴有结构性损伤,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1。在目前临床中常用外科手术治疗。在不断加大对手术应用的研究后,微创技术也应运而生,且有逐渐替代传统技术的趋势。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14;年龄搜集范围25-76岁,中位年龄(36.82±1.33)岁;对照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613;年龄搜集范围25-75岁,中位年龄(36.79±1.28)岁。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1.2治疗方法研究组(n=39)应用微创技术,患者在全麻作用下,协助其取仰卧位。借助C臂引导下进行定位操作,选椎弓根外缘处做一个纵切口,分离多裂肌与最长肌,缓慢扩张软组织。随后再进行常规放置工作通道流程,充分显露头侧、尾侧。使用椎弓根探子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撑开钉棒,复位骨折部位。根据患者的实际创伤状况,行全锥板开窗操作,复位椎体后缘骨折。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本组患者的麻醉方式、术位均与研究组患者一致。选正中部位做一个手术切口,紧贴骨膜,并常规剥离椎旁肌。使用自动拉钩将肌肉撑开,安放钉棒,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处理。1.3观察指标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包括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c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情况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22.56±1.58)min、术中出血量(119.68±2.01)ml、活动时间(26.05±1.59)h、住院时间(8.17±1.33)d;对照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83.39±1.22)min、术中出血量(300.01±1.85)ml、活动时间(53.97±1.37)h、住院时间(12.66±1.05)d。两组比较,研究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脊柱创伤具有多样且复杂的临床特征及症状,绝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处于病情危重阶段,临床上首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2。传统手术虽能改善病情症状,但作为一项应激源,在围手术期极易产生一系列较大的应激性反应,不利于改善预后。随着整体医疗水平日渐改进与完善,微创技术已成为一种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技术由于具有创伤程度较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学领域中。在微创手术中,通过使用特殊手术器械,包括C臂、椎弓根探子等,可清晰观察到椎管内生理功能以及解剖结构,从而进一步避免对椎旁肌及其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根本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事件的发生3。总之,微创技术用于脊柱创伤手术中可降低损伤程度,对脊柱创伤患者意义重大。微创技术的治疗原则是以最小的损伤以达到最大的疗效,但以目前来看,由于微创手术需要术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知并掌握脊柱解剖结构。因此,微创技术仍然还不能彻底替代传统技术。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微创技术可有效确保手术进程顺利,同时还可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手术方式。综上所述,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参考文献1.邢震.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177-177.2.高彬.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1)84-85.3.高彬.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初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8-118.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入路对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可行性及意义,本文报导一例16岁急性髌骨脱位病例。采用微创入路,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在疼痛方面改善尤为明显。结论:微创入路作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手术对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治疗具有意义且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