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POAG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眼内压、血压、吸烟、饮酒、近视、糖尿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开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3%,占头颈部肿瘤的5.1%。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腺癌(60%~80%)、滤泡状腺癌(20%)、髓样癌(3%-10%)及未分化癌(15%)。分化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发病率高,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由于基层医院在术前诊断方面的欠缺,术中往往没有冷冻病理检查,造成手术不规范,需要再次手术修正。现对我院52例需再次手术的分化甲状腺癌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再次手术 乳头状腺癌 滤泡状腺癌 头颈部肿瘤 恶性肿瘤
  • 简介:在欧美国家中,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和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药物治疗已被视为针对早中期开角青光眼的首选措施。在设计与制定新药时,不但应考虑更有效的降压效果,同时应考虑如何有效地保护视神经节细胞和增强眼内及视盘循环血流量。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药物 评估 临床科研水平 神经节细胞 欧美国家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高血压,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高血压、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4-226)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深度
  • 简介:目的评价B超声对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眼内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照B超与X线、CT的检查结果,根据术中所见异物的位置分析B超对眼内异物位置判断的准确性.结果B超对眼内异物位置的判断准确性达80%,对于异物与球壁关系的判断准确性达81.5%,高于X线,与CT接近.结论B超对眼内异物尤其是球壁异物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应用B超和其它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眼内异物诊断率.

  • 标签: 眼内异物 B超检查 诊断价值 眼内异物位置 球壁异物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l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粱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抗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筹异。结论:改良抗青光眼手术是常刷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 标签: 传统型抗青光眼手术 改良犁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近年来由于胰岛素的发现和使用,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据WHO报道,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2亿。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由1980年不足1%增至1996年的3.21%。每年新增近100万的糖尿病患者。但胰岛素的治疗并不能阻止糖尿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治疗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眼,均采用后房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眼(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眼2只眼,玻璃体混浊2只眼,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体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无囊膜,不能支撑后房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术 睫状沟
  • 简介:目的研究不典型眼肌重症肌无力(OMG)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3年6月-2009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6例不典型眼肌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年龄10-68岁,上睑下垂9例,内直肌麻痹8例,外直肌麻痹6例,上斜肌麻痹2例,4例有复视,2例仅有眼睛不适和视物模糊感,2例辐辏麻痹,1例眼轮匝肌麻痹,1例患者先后出现内直肌麻痹,外直肌麻痹及上斜肌麻痹,1例全眼外肌麻痹。全组中症状有晨轻暮重及波动性表现且疲劳试验阳性的有24例,占66.7%;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者32例,占88.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全组10例,阳性率27.8%。SFEMG额肌异常29例,阳性率80.6%。结论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疲劳试验阴性的眼肌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常规给予新斯的明试验。不典型OMG重复低频电刺激阳性率低,SFEMG仍可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提高眼肌重症肌无力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不典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单纤维肌电图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 简介: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耳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检测。方法制备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的左氧氟沙星热敏性耳用凝胶,根据中耳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0~10.5mg/L,在此浓度范围内吸光度(A)和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即C(mg/L)=12.582A+0.2976(r=0.9986,n=6);平均回收率为100.09%,相对标准偏差(RSD)=0.61%(n=6);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7%;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控释性,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耳用热敏凝胶具有较好的控释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泊洛沙姆407 热敏型耳用凝胶 体外释放 立式扩散池法
  • 简介: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rtho-K镜)前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55例11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7d,1、3、6mo五个时间点利用OQASTM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Topolyzer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分别获得各参数:眼散射指数(opticalscatteringindex,OSI)、MTF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ratio)、OQAS值(OV100%、OV20%、OV9%)、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ndexofhighestasymmetry,IHA)、高度离心指数(indexofhighestdecentration,IHD)和不规则指数(aberrationcoefficient,ABR)。结果:角膜塑形镜戴镜前裸眼视力为0.21±0.13,戴镜后7d,1、3、6mo分别为0.48±0.15、0.72±0.14、0.93±0.13、1.0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I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Fcutoff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rehlratio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V9%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HA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分别为4.13±3.59、19.11±15.38、17.78±17.12、34.18±23.34,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HD配戴前与配戴后7d,1、3、6mo分别为0、0.02±0.01、0.02±0.02、0.03±0.02、0.03±0.01,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R配戴前与配戴后7d,6mo分别为0.29±0.51、1.23±0.71、2.10±0.59,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角膜塑形镜可引起视觉质量的下降,但下降程度轻微。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效果确切,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裸眼视力 视觉质量 OQASTMⅡ
  • 简介:目的:探讨A肉毒毒素在内眦赘皮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的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的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瘢痕的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瘢痕的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时瘢痕的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A肉毒毒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短期的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的外观,降低瘢痕增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内眦赘皮 瘢痕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方法、原则以及护理体会。方法作者通过对糖尿视网膜病变的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的选择、激光治疗的原则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形成激光治疗的一套标准参考方案。同时从健康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作者所在医院参考本文进行糖尿视网膜病变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少了医患矛盾。结论根据糖尿视网膜患者所处的阶段以及全面检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痛楚,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护理
  • 简介:翼状胬肉为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其病因及病理遗传学机制不明。国内外文献关于翼状胬肉的流行学研究显示患病率由0.3%到37.46%不等。翼状胬肉发病与地理位置、阳光及紫外线的照射、年龄、性别及经济条件、干眼症等相关。本文就翼状胬肉的流行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重点在其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方面。

  • 标签: 翼状胬肉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眼科住院病人的内部构成比,为眼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4年眼科住院病人2,165例。运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科住院病人前四位的疾病是: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在年龄、性别上有明显差异,以30-40岁(14.48-16.08%)、50-60岁(14.99-18.38%)、60-70岁(18.38-21.22%)为主要病源;性别上,男性为60.31-64.17%,女性为35.84-39.69%。结论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是眼科住院主要种。

  • 标签: 眼科 住院病人 流行病
  • 简介:世界各地糖尿增加是主要由于2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上升。2糖尿越来越常见是因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糖尿更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迁移到市区,运动减少,吃得更多,不健康的食物,越来越多的人正变得肥胖成为2糖尿的主要原因。糖尿增加一系列的眼部疾病风险,包括白内障,但是与糖尿有关盲的主要原因是糖尿视网膜病变(DR)。糖尿视网膜病变通常在患糖尿病后的十至二十年之间发生并且当糖尿未确诊及未治疗时发展更快。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 简介:<正>糖尿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的严重并发症,其在糖尿病中的发生率达50%以上,尤其是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视网膜病变,其视力下降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性者高10~15倍。如能及时及早进行激光光凝,可使机网膜病变进展速度减慢。激光治疗糖尿视网膜病变进展很快,报道也较多,但用倍频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固体激光器 新生血管 激光光凝 倍频
  • 简介:糖尿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介绍了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期和发病机制。通过文献回顾,重点综述了糖尿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