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1,25(OH)2D3高糖诱导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变化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的BRECs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糖组、高糖组和高糖处理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液含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高糖处理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和50nM,1,25(OH)2D3。培养48h后收集细胞蛋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水平;PI/Hoechst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相比于正常糖组,高糖组中VEFG水平和Bax/Bcl-2比值显著增加;而在高糖处理组中表达水平远远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的细胞凋亡水平高于正常糖组,而经过1,25(OH)2D3处理后,其细胞凋亡水平则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可以抑制高糖诱导BRECs中VEGF表达增加及细胞凋亡。

  • 标签: 维生素D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其运动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设计出5种面神经受损的实验模型,即面神经低位断伤,面神经高位断伤,面神经茎乳孔压榨伤,面神经茎乳孔牵拉伤,面神经茎乳孔切断后立即桥接。各组动物饲养1月后取其面神经核团,经CresylViolet染色,在显微镜下计算右,左侧面神经核团中运动神经元数目之比。结果实验表明:面神经低位断伤,高位断伤,压榨伤,牵拉伤,切断后立即桥接其运动神经元胞体存活率分别为78.26%,69.23%,94.02%,81.58%和83.85%,面神经低位断伤后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同其它各组比较发现:面神经低位断伤后其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比高位断伤者高,较面神经压榨伤和面神经切断后立即桥接低,同面神经牵拉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面神经受损后其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同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后的修复有关,为面神经损伤后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面神经 损伤 修复 运动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改变及屈光度变化,揭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动角膜曲率计,眼A超及电脑验光仪我院46例患者于巩膜环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角膜屈光,眼轴及屈光度的测量.结果(1)术后1周角膜屈光,散光值较术前稍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屈光,散光值与术前检查基本相同.(2)术后眼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在玻璃体腔径的改变,近视度亦增加.随时间推移,眼轴(玻璃体腔径)逐渐缩短,近视度减少.但术后1个月,3个月眼轴长度(表现在玻璃体腔径),近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巩膜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的改变是导致服轴延长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眼屈光度的改变.

  • 标签: 巩膜环扎术 玻璃体腔径 屈光度 影响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后角膜形态的变化,评估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控制近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134例134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平均年龄10.66±1.79岁,均取右眼数据进行研究。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后3、6、12、18、24mo检查视力、眼轴和角膜地形图。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镜后3、6、12、18、24mo的光学区偏瞳孔中心距离分别为0.84±0.45、0.77±0.40、0.79±0.41、0.78±0.41、0.79±0.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7,P=0.319)。戴镜24mo后平均光学区偏中心距离为0.79±0.35mm,眼轴增长均值为0.32±0.30mm。戴镜24mo后平均偏中心距离轻度(<0.5mm)、中度(0.5~1.0mm)、重度(>1.0mm)的眼轴增长分别为0.45±0.34、0.32±0.28、0.23±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P=0.024)。戴镜后的平均偏中心距离和眼轴增长经线性回归分析,其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F=7.246,P=0.008),线性回归方程Y=0.478-0.194X。戴镜24mo后,18眼有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1.18±0.36mm;116眼无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0.73±0.31mm,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1)。结论:光学区偏中心距离在角膜塑形镜治疗3mo后趋于稳定,且控制近视的效果和视觉质量有影响。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眼轴
  • 简介: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在造模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barrier,BRB)变化情况,并以阳性药为对照研究中药芪灯明目胶囊STZ诱发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渗漏影响。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too内各时点(2wk;1,2,3,4,5,6mo)采用伊文思蓝灌注示踪显示血一视网膜的渗漏情况,在造模后3too开始用中药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5,250,500mg/kg体质量剂量的胶囊内容物灌胃),对照组用安多明胶囊(200mg/kg体质量剂量,相当于10倍成人剂量),灌胃3mo,观察药物BRB的影响。结果:STZ糖尿病大鼠在2wk即可出现BRB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不断加重。造模3tooSTZ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灌胃中药芪灯治疗3mo,结果提示:中药芪灯STZ糖尿病BRB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少视网膜血管的渗漏。结论:STZ糖尿病模型大鼠在早期即可出现BRB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的持续而加重,中药芪灯明目胶囊可减少高血糖导致的BRB损害。

  • 标签: 芪灯明目胶囊 糖尿病 血-视网膜屏障 伊文思蓝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糖尿病患者约有25%会发生视网膜病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病人视力严重下降,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由于手术相对复杂,糖尿病患者来说手术既是患者所迫切希望的,同时内心充满了恐惧感。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高糖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兔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糖处理组、C组实验组(在高糖处理的基础上加MLT,浓度为50μmol/L).观察不同培养时间(48,72,96h)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化学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观察不同时间各组晶状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96h后,A组晶状体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完全透明为80%,Ⅱ级混浊为20%;B组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晶状体Ⅳ级混浊为20%,Ⅴ级混浊为80%;C组晶状体完全透明为60%,Ⅱ级混浊为40%.晶状体生化指标的测定: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的SOD,CAT含量高于B组(P〈0.01),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低于B组(P〈0.01).结论:MLT可抑制高糖诱发的兔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延缓和减轻高糖诱导的兔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MLT 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过氧化氢酶
  • 简介:目的:探讨硅油和重硅油两种眼内填充物兔眼视网膜电生理的中长期影响。方法:选用标准家兔28只,右眼为术眼,随机分成3组,A组12只,B组12只,C组4只。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组;B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重硅油组;C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平衡盐溶液组。实验动物术眼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视网膜后极部厚度、眼压及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A、B组及对照C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术眼眼压经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经两两比较,在术后第24wk时经OCT测得的术眼视网膜后极部厚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24wk时术眼ERG的b波振幅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硅油或者重硅油在作为玻璃体腔内填充物后,兔眼术后眼压中长期内的影响无明显差别;重硅油在填充后兔眼视网膜视觉信息传导功能的负面影响,导致视网膜变薄的程度要明显大于普通硅油。

  • 标签: 硅油 重硅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压 视网膜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壳聚糖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瘢痕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健康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以2.5%壳聚糖液注射手术部位,手术对照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1w、2w、4w、12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三组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阳性表达率,观察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组VEGF阳性表达率较高,A、C组较低。三组眼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壳聚糖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的应用可以下调VEGF的表达,更持久地降低眼压。

  • 标签: 壳聚糖 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 新生血管生成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曾行小梁切除术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265.81个/mm2(11.4%),对照组减少72.88个/mm2(4.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细胞变异系数之间无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严重,且恢复慢.因此术前应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结膜植片两种缝合方法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将48例48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24眼,A组术中结膜植片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B组术中结膜植片采用间断缝合法。术中记录结膜缝合时间,术后随访6mo,记录拆线所用时间及眼部刺激评分情况。结果:术中平均植片缝合时间A组为14.05±2.30min,B组为19.34±2.12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眼部刺激情况分值在术后第3d(1.32±0.60vs1.68±0.35)和第5d(0.87±0.24vs1.26±0.68),A组得分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拆线所用时间为9.15±3.36min,B组拆线所用时间为12.61±3.8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减轻了术后的刺激症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结膜植片缝合方法。

  • 标签: 连续锁边缝合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 简介:目的研究高眼压及其持续时间大鼠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高眼压持续时间均为4h,依据眼内压的不同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mmHg(1mmHg=0.133kPa)组、60mmHg组、80mmHg组、100mmHg组,每组12只。将眼内压为80mmHg的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h组、4h组、8h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前房灌注,其他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高眼压或高眼压持续不同时间。各组灌注结束后快速摘除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mm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无增加(P〉0.05);60mmHg组、80mmHg组和100mm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q值分别为4.87、5.28和6.71;P〈0.0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和8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q值分别为2.81和3.67;P〈0.01)。表达caspase-3的视网膜细胞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内丛状层。结论采用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研究高眼压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时,眼内压为80mmHg、高眼压持续4h即可。

  • 标签: CASPASE-3 高眼压 实验性 视网膜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矫正角膜原有散光、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07/2016-07接诊的白内障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46眼。两组均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乳化超声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为3.0mm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为1.8mm透明角膜切口。检测术前及术后1d,1wk,1、3mo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记录术后1d,1wk,1、3mo术源性散光(surgeryinducedastigmatism,SIA)。结果:两组术后1、3mo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mo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wk,1、3moSIA均不断减小,且观察组术后1d,1wk,1moSI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wkSⅠt、BUT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wkSⅠt、BU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3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0mm标准切口相比,1.8mm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少SIA,缩短角膜稳定性恢复时间。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同轴 术源性散光 裸眼视力
  • 简介:目的利用电生理方法,鉴定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钙通道,进而研究慢性眼内压增高Muller细胞钙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Muller细胞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电压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采用结扎巩膜上静脉的方法制备大鼠高眼压模型。结果当细胞外液中不含二价阳离子时,可以记录到电流幅度较大的钙通道介导的Na+流。该电流可被L-型钙通道阻断剂nimodipine和T-钙通道阻断剂mibefradil可逆地压抑到加药前的(39.8±5.4)%(P〈0.001)和(46.7±8.7)%(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高眼压术后1周、2周和4周的大鼠视网膜Mtiller细胞钙通道的电流幅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电流成分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眼压大鼠Muller细胞的nimodipine敏感电流呈降低的趋势[1周:(70,9±13.3)%;2周:(70.5±21.9)%;4周:(69.2±23.9)%],而mibefradil敏感的电流在高眼压术后1周和2周呈增高趋势[(157.5±21.2)%和(158.6±35.5)%],4周时趋于正常(109.2±37.9)%。结论大鼠视网膜Mailer细胞功能性表达L-型和T-型钙通道。慢性眼内压增高导致L-型钙通道电流减小,T-型钙通道电流增大,从而增加胞内钙,共同参与Mtiller细胞的去极化和激活。

  • 标签: Maller细胞 钙通道 慢性高眼压 大鼠 视网膜
  • 简介: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从房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NPTS降眼压的机制。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于术后7d分别对手术后的兔眼模型组和正常兔眼组进行前房持续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侧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巩膜、后巩膜、前葡萄膜、后葡萄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结果实验组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前房水再现量均以前葡萄膜、前巩膜和残余液体为多,实验组术后葡萄膜巩膜通道各组织房水再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房水主要由前巩膜排出。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葡萄膜巩膜流出量 FITC—BSA 眼压
  • 简介: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retinopathy,OIR)中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60只,将120只7日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环境内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40只小鼠始终置于正常氧环境饲养。分别于12日龄和14日龄给予PEDF药物治疗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EDF(2μg/μL)各1μL,给予PBS治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所有小鼠于17日龄麻醉处死后取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Western-blot检测PEDF和MCP-1蛋白在各组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PEDF和MCP-1mRNA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结果显示OIR模型组RNV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EDF药物治疗组RNV面积较PBS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OIR模型组PED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1);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PBS治疗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DF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下调MCP-1在OIR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后者可能是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之

  • 标签: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视网膜新生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的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edema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的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的损伤。

  • 标签: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 眼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青光眼术后视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1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1%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观察组:1%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配合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治疗。观察视力、眼压、视野、RNFL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MD、PSD、MS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NFL颞侧、上方、下方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青光眼术后视神经功能有积极影响,患者视力和眼压无明显影响,能够降低MD、PSD、MS水平,提高RNFL颞侧、上方、下方水平。

  • 标签: 自拟补肾通络明目汤 青光眼 手术治疗 视神经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确定黄酮人角膜内皮细胞(humancornealendothelialcells,HCEC)的影响及其因氧化损伤所致细胞凋亡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HCEC,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黄酮继续培养,或经不同浓度黄酮预处理后再添加过氧化氢(H2O2)继续培养,采用光镜形态观察、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手段,研究黄酮HCEC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结果:黄酮浓度高于85μmol/L时可诱导HCEC发生细胞凋亡,而低于70μmol/L时HCEC没有影响;55和70μmol/L黄酮预处理600μmol/LH2O2所引起的HCEC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0%→22%,8%;P〈0.01),而85和100μmol/L黄酮预处理H2O2所引起的HCEC细胞凋亡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55~70μmol/L黄酮HCEC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而浓度高于85μmol/L的黄酮反而能诱发HCEC发生细胞凋亡。

  • 标签: 人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过氧化氢 黄酮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讨论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9眼),年龄41~84(平均63.4±4.0)岁。其中男24例(28眼),女38例(41眼),右眼38例,左眼31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使年龄性别相匹配。其中A组植入三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MA60BM),B组植入一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SA60AT),C组植入蓝光滤过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SN60AT)。同一术者,同一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VISIONSYSTEM)和手术显微镜(CarlZeissStativS88),术中均采用角膜曲率最高经线上宽3.2mm长1.75mm的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术后1mo使用客观型波前像差仪(NidekOPD-scanARK-10000)进行波前像差检测,得出总体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h)。结果:A组三片式(ACRYsof^@MA60BM)的RMSh平均达到0.702±0.090μm,B组一片式(ACRYsof^@SA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29±0.067μm,C组蓝光滤过型一片式(ACRYsof^@SN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66±0.066μm。三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5.0mm瞳孔大小时A组的总体像差值最高(P〈0.01),其余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1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晶状体襻的设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像差有明显影响,但光学区染色单色像差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进一步完善白内障手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设计的改善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 标签: 波前像差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