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患侧与对侧眼视网膜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患侧和对侧眼的黄斑部视网膜显微结构进行检测,比较患侧组与对侧组黄斑中心凹外核层厚度、光感受器层(IS/OS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差异。结果所有30例患者患侧眼均有不同程度黄斑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对侧眼中有4眼(13.3%)存在轻度视网膜浆液性脱离;患侧组黄斑中心凹外核层厚度均值为(95.32±24.87)μm,对侧组为(98.80±14.36)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7,P=0.110)。患侧组中IS/OS层厚度均匀一致者12眼(40.0%),对侧组20眼(66.7%);患侧组IS/OS层厚度均匀一致伴内外节缺损、不均、凸起增厚者共18眼(60.O%),对侧组共10眼(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0.038)。患侧组中出现RPE异常者有24眼(80.0%),对侧组中有8眼(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7.143,P=0.000)。结论频域OCT能清晰显示急性CSC患者的细微病理结构改变,单眼发病CSC患者中一部分对侧眼存在IS/OS层和RPE异常,但是其发生率较患侧眼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65—167)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摄入量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360例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360例非白内障的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一份有效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获取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摄入量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可使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与摄入量为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相比较,摄入量为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ARC的OR为2.161(95%CI:1.107~5.016,P〈0.001)。同样,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也与ARC呈正相关,摄入量为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ARC危险性是最低四分位数对照的3倍(OR=2.989,95%CI:1.764~5.062,P〈0.001)。总脂肪摄入量与ARC无关(P=0.778)。结论:膳食碳水化合物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加可使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可能有助于预防ARC。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的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连续性病例48例48眼,观察术后第Id,6wk以及末次随访(术后6~32mo)时患儿眼位、眼位非共同性、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术后第Id手术正位率为83%(40/48),欠矫率为4%(2/48),过矫率为13%(6/48);术后第6wk手术正位率为81%(39/48),欠矫率为13%(6/48),过矫率为6%(3/48);末次随访时正位率为75%(36/48),欠矫率为25%(12/48),无1例过矫。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和不同外斜视类型患儿末次随访时手术正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0)。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和眼球外转受限。结论: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安全有效术式,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疗效无差异。
简介:目的探索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与鼻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clearcell,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Cpn-Ag),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中Cpn抗体。结果在73例鼻息肉患者和87例正常人血浆中,Cpn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8%(48/73)和32.2%(28/87),P〈0.001;Cpn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1%(22/73)和12.6%(11/87),P〈0.01;PBMC中的Cpn-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3%(63/73)和31.0%(27/87),P〈0.001。结论鼻息肉与肺炎衣原体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PBMC中Cpn—Ag可为更好的治疗鼻息肉提供实验依据。(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233-234)
简介:目的探索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与急性咽喉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irectimmunofluorescence,DIF)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croimmunofluorescence,MIF)法检测血浆中Cpn抗体.结果在94例急性咽喉感染患者和87例正常人血浆中,Cpn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3%(51/94)和32.2%(28/87),P<0.05;Cpn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6%(56/94)和12.6%(11/87),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8%(59/94)和31.0%(27/87),P<0.05.结论急性咽喉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有密切关系.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pn特异性抗原可为诊治急性咽喉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简介: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耳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检测。方法制备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的左氧氟沙星热敏性耳用凝胶,根据中耳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0~10.5mg/L,在此浓度范围内吸光度(A)和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即C(mg/L)=12.582A+0.2976(r=0.9986,n=6);平均回收率为100.09%,相对标准偏差(RSD)=0.61%(n=6);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7%;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控释性,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耳用热敏型凝胶具有较好的控释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
简介:目的探讨增殖相关基因Ki-67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喉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存档石蜡标本喉鳞状细胞癌50例、不典型增生36例、喉正常黏膜10例中Ki-67、Bax、Bcl-2的表达.结果Ki-67在以上三组的表达率分别为52%、50%、10%,Ki-67在喉癌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喉正常黏膜(P<0.05),Ki-67在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喉正常粘膜(P<0.05),Bcl-2在以上三组表达率分别为44%、11%、0%.Bcl-2在喉癌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黏膜组(P<0.05),Bax在以上三组表达率分别为76%、77%、78%、80%,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随着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强,Ki-67表达增加,提示ki-67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表达增强者,应作进一步检查.2.Bcl-2检测结果,对鉴别喉部良、恶性病变有参考意义.
简介: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的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的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琢B-晶状体蛋白。结果:最佳条件下,双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最低浓度的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99.7%;ELISA法检测样本琢B-晶状体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双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性不高。结论:双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对湖北地区20~29岁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与不同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随机抽取的2254例湖北地区20~29岁青年居民进行散光度、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各个近视度段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其中女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5.3%,中度近视段约为82.7%,低度近视段约为87.2%;男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4.6%,中度近视段约为83.0%,低度近视段约为82.3%。20~29岁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人群中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且各个近视度段不论男女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
简介:目的:研究家兔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眼内的透过性及蓄积作用。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疗程时间点各组兔眼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房水中舒巴坦钠的药物浓度分别为23.4±4.8和23.6±3.7mg/L;头孢哌酮钠浓度分别为8.9±1.2和8.9±1.7mg/L;玻璃体中舒巴坦钠浓度分别为71.2±4.6和69.3±6.8mg/L,头孢哌酮钠未检出。结论:头孢哌酮Ca/舒巴坦钠静脉注射后在正常的眼内透过性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