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联合强脉冲光(IPL)的光动力学疗法(PDT)对豚鼠光老化模型的影响,并摸索合适的5-ALA治疗浓度。方法以模拟日光光源(SSR)建立豚鼠光老化模型,10%、20%5-ALA联合IPL治疗,每3周一次,共3次。观察真皮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改变。结果豚鼠以亚红斑量SSR照射13周,光照部位真皮浅层出现了典型的光化性弹力纤维变性损害。经10%5-ALA联合IPL治疗后,上述改变明显改善,而20%5-ALA联合IPL可进一步加重损伤。结论光动力疗法对光老化有一定改善作用,选择合适的5-ALA治疗浓度很重要。
简介:目的观察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祛疣洗剂及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各30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祛疣洗剂治疗前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的Ki-67表达及表皮bax、bcl-2的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3.33%、93.33%,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7.67%、8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25%、42.86%,差异有显著性(P=0.031)。祛疣洗剂治疗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bax、bcl-2在祛疣洗剂治疗前后表皮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TUNEL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在治疗后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的。
简介:背景: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皮损多呈对称性全身性分布。作者报道了1例患者下肢无皮损,在淋巴结手术后继发获得性淋巴水肿。病例报道:1例74岁的女性患者因大疱疹住院,左下肢完全无皮损且无瘙痒。左下肢淋巴结手术后继发获得性淋巴水肿。标准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表皮下水疱诊断,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显示遍布基底膜的线状IgG和C3沉积带。Westernblotting显示抗BPAg2抗体。未受累的淋巴水肿皮肤活检未见真皮炎症浸润,但可见线状抗IgG和抗C3抗体沉积带。讨论:有报道UV或放射性治疗的部位出现局限性大疱性类天疱疮,也有过大疱性类天疱疮好发于淋巴水肿部位皮肤的病例报道:有假设认为淋巴回流障碍使抗原抗体接触增加而促进结合。本例报道首次揭示了这种淋巴水肿的保护性实质,提出了两种假说。局部细胞免疫可能发生了退化,同时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神经传导也可能受损,伴部分或全部神经源性炎症受抑,因此无瘙痒。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治疗儿童湿疹、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外搽0.1%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制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儿血清25-(OH)D3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儿血清25-(OH)D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而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口服维生素D制剂治疗儿童湿疹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索VISIA皮肤测试仪在黄褐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就诊的黄褐斑患者72例,利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斑点、紫外线光斑、红色区域、棕色斑等指标进行测试评分;同时行目测法评估的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分析VISIA检测各指标值与人工目测法计算所得MAS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点、红色区域、棕色斑无论特征值和分值与MASI评分呈正相关,而紫外线光斑与MASI评分结果无相关。结论VASIA皮肤测试仪可用于判定黄褐斑的临床严重度。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消敏颗粒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及对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作用机制。方法检测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PCA)小鼠耳A值;并对Ⅰ型超敏反应致敏动物模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运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测定组胺释放率;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5-羟色胺的积分。结果消敏颗粒各组PCA均明显减轻,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敏颗粒各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量均明显降低,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敏颗粒各组部分腹腔肥大细胞颗粒脱失,5-羟色胺表达减弱。对细胞进行综合积分可见,消敏颗粒各组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敏颗粒能显著抑制小鼠异种皮肤被动过敏反应;消敏颗粒可通过减少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其释放组胺及5-羟色胺,发挥抗Ⅰ型超敏反应作用。
简介:报道1例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回顾。本例患者以丘疹、丘疱疹、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见局限性基底细胞层上裂隙,少量棘层松解细胞,表皮内水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