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简介: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对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HIFU技术治疗措施,在研究开始前、治疗后30d和60d分别使用MRI检查测定其肌瘤大小,并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变和产生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0d和60d,患者的肌瘤大小和研究开始前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经过HIFU技术治疗后与研究开始前出现的临床症状人数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30d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症状,60d时出现了1例,且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康复。结论:HIFU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简介:背景:在澳大利亚,基底细胞癌(BCC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损害,每年开业医师接诊患者比例约为1:200。目的:评估目前在澳大利亚BCCs治疗的常用方法及相关的医疗保健费用。方法:对就诊前未接受任何治疗的BCC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的资料来自被抽样的全科医师从各自的病例中随机抽取2例BCC患者并完成1份调查问卷。从患者的病历记录中提取有关治疗类型、就诊次数、治疗并发症和专业指引等的信息。结果:164例患者(男性59%)纳入本研究,总计244处BCCs损害(平均每例患者1.5处皮损)接受治疗。22%息者就诊于专科医生,大部分就诊于普通外科医生(45%)或整形外科医生(25%)。首选治疗为切除术,其次为冷冻治疗或刮除术和烧灼法。罕有不良事件被记录。大部分患者就诊次数为3.2~7.4次,每例患者总治疗费用约为146.60~496.20澳元,这主要根据疾病复杂程度和治疗需要而定。结论:澳大利亚报道的BCCs发病率约为788/10万,治疗这种相对常见的疾病价格不菲。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的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的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的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的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的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的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的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的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进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6例。试验组产妇选择B超引导下穿刺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2例(7.14%)、26例(92.86%),对照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7例(25.00%)、21例(75.00%),试验组产妇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02±0.71)d、(36.63±0.28)℃、(4.01±2.93)d,对照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9.82±0.93)d、(37.72±0.69)℃、(9.53±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2例(7.14%)、6例(21.43%),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12例(42.86%)、23例(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使产妇切口感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简介:目的:比较10%KOH法、乳酸酚棉蓝染色法、龙胆紫染色法直接镜检糠秕马拉色菌的阳性率。方法:临床上拟诊为花斑糠疹或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共计520例,对其中392例花斑糠疹患者采用钝刀刮屑取材,对128例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采用平口钳捏挤法取材,并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所取标本分别进行10%KOH、乳酸酚棉蓝染色、龙胆紫染色处理,比较检出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拟诊为花斑糠疹的患者,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7.9%、96.7%)高于用10%KOH处理(90.5%)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9.83、12.30,P值均〈0.05);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2=1.22,P〉0.05)。拟诊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2%、85.9%)高于用10%KOH处理(58.6%)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38.93、23.88,P值均〈0.05);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2=2.57,P〉0.05)。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较龙胆紫染色法在操作过程、阅片时间上更迅捷、方便。结论:拟诊为花斑糠疹或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宜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直接镜检。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简介: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64例,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61例,有效率为93.85%,两组对比,观察组有效率虽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出血、6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0.77%,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经过专科医师确诊子宫肌瘤患者10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106名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经过专科医师确诊子宫肌瘤患者100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研究对象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对比治疗。治疗完成后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平均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平均子宫肌瘤体积(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孕激素水平为(9.5±8.7)nmol/L与对照组患者的(9.4±4.9)nmol/L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医院收治的146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决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炔诺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6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45%,两组临床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经期天数、周期和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血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性激素水平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2、FSH、P和LH四项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周期、血清性激素指标和血红蛋白指标,临床指导意义重大。
简介: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服用来曲唑治疗,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性激素水平。结果: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总有效率为8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患者治疗后的痛经VAS评分与盆腔触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LH和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AST水平及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痛经和盆腔痛的症状,并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