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7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化疗初期、中期、末期患者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情况。分析不同阶段患者应对方式与一般资料、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在化疗初期最高(P<0.05);“回避”和“屈服”两种应对方式在化疗初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在化疗末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三个化疗时期的平均HAMD评分、平均HAMA评分分析,“屈服”与HAMD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化疗的进展,卵巢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逐渐缓解,更趋向于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更易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可以为临床针对不同化疗阶段、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患者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的介入术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间在两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的48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介入术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介入术前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使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佳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利于接受和完成治疗过程。本研究提示在介入术前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术的96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9.1±5.3)个和(20.3±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3,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1,P〈0.05)。两组疗效相比,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2.0%,开放组总有效率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意象放松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每日1次的意象放松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和化疗全疗程结束后接受心理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测量,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SAS、SDS量表中总分值显著下降,血清IL-2、IL-6浓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象放松疗法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阶段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化疗期因抑郁情绪所导致的细胞免疫异常.
简介:目的:应用改进的三切口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探讨食管癌的切除率、根治彻底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发及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之问题.方法:对连续收治的食管癌560例均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右上腹直肌/右胸后外侧/右颈部)三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该手术方法治疗的560例病人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3%,手术切除率99.6%,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71.4%、63.6%和44.7%.结论:改进的三切口手术方法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等重要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及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该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是目前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的临床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部复发病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子宫内膜癌腹部及盆腔复发病人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根据有无残存肿瘤对病人进行分类,按病情对病人进行术后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共75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其中56例(74.7%)行二次手术,疗效满意。23例(41.1%)有主要的手术并发症,仅1例死亡,手术后并发症病人的死亡率占4.3%。二次手术满意的病人,其累计生存率(二次术后5)显著高于手术后有残存肿瘤者(36%VS0%,P<0.05),手术后有残存肿瘤行化疗的病人及阴道断端为唯一复发部位的病人,其累计生存率较高。结论只要掌握手术指征、术后无肉眼可见肿瘤及阴道断端为唯一复发部位的病人,二次手术在提高总生存率方面有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经左胸后外侧路径手术和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1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左胸切口组(75例)和Ivor-Lewis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Ivor-Lewis组淋巴结阳性率为(4.99±1.08)%,与左胸切口组的(5.24±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切口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96%,与左胸切口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点和弊端,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扩散程度及患者的承受能力,决定最佳手术入路。
简介: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2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切除+管状胃代食管左颈食管胃吻合术(管状胃组),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及第3周检查肺功能。并与同期收治的行常规三切口手术左颈食管胃吻合的64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2.5%。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别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第3周管状胃组呼吸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相比传统胃代食管术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更小。
简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对Ⅳ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远处转移不能根治Ⅳ期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诊治的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结果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119例合并有梗阻、出血或穿孔,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原发灶姑息切除及肝转移灶切除25例,仅原发灶姑息切除66例,单纯造口术或开腹探查2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45例接受125Ⅰ粒子植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无关;原发灶切除、转移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及125Ⅰ粒子植入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范围及是否切除、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和125Ⅰ粒子植入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Ⅳ期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结合岱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
简介:目的评估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静脉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mg/kg),B组不使用氨甲环酸。记录术前、术后1、3、5、7天两组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Hct),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760.7±115.5)ml、(950.8±110.9)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90.5±42.5)ml、(780.5±41.6)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52.5±43.5)ml、(160.5±41.1)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A、B组输血率分别为4/30、1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术后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B组术后3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两组均无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氨甲环酸静脉用药可明显降低PFNA固定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及输血率,以隐性失血为主,且不增加术后DVT、PE等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在食管癌手术吻合口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的1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持续吸引,同时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促进康复。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愈合时间(从发现吻合口瘘采用经鼻-瘘口引流外接特定负压治疗开始至经造影证实瘘口愈合的时间)为(18.26±8.38)d,与之前单纯经鼻-瘘口引流治疗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38.46±23.4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NPWT通过改变引流路径实现通畅引流,引流的抽吸作用使瘘腔处于负压状态,护理工作中要保持各个管道的妥善固定,保证鼻-瘘口引流管的负压引流的有效性以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NPWT使瘘口的愈合时间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