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医院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7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39.19±17.58)岁;根据FIGO分期,Ⅰ期56例,Ⅱ期6例,Ⅲ期8例;病理类型浆液性35例,黏液性28例,其他7例;CA125升高33例,CA199升高19例;微乳头浸润7例,浸润性种植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化疗23例,5例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单侧附件切除、单纯肿瘤剥除术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对早期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需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肿瘤病理分期,微乳头及浸润性种植可能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复发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纳入2003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乳腺炎患者259例,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tis,PCM)组(n=111)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mastitis,GM)组(n=148)。分析其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其复发情况。年龄、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其余指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复发间隔时间。结果PCM组发病年龄为(30.1±6.9)岁,低于GM组(32.7±7.8)岁(t=2.81,P=0.005),两组发病年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06),患者发病主要集中在26-35岁。以单纯肿块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分别占GM组和PCM组的72.3%和52.3%,两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P=0.003)。GM组和PCM组病变部位距离乳头2cm以内的例数分别为105例(70.9%,105/148)和93例(83.8%,9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16)。GM组患者无乳头内陷者101例(68.2%,101/148),PCM组无乳头内陷者为54例(48.7%,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01)。与GM组比较,PCM组院外治疗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史的患者更多(χ^2=4.87,P=0.027),病变位置及手术次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2,P=0.198;χ^2=3.95,P=0.139)。全部患者中,接受切开引流38例、包块或局部切除186例、全乳切除35例,复发率分别为78.9%(30/38)、55.4%(103/186)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01),其中切开引流组复发率高于包块或局部切除组(χ^2=7.27,P=0.007)。切开引流组和包块局部切除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66.0d、9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30)。结论PCM患者发病年龄小于GM,两者均以单纯肿块型�
简介: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UltrasoundinObstetricsandGynecology,ISUOG)是以致力于促进妇产科医学影像的临床实践、教育及科学研究的组织机构。ISUOG临床标准委员会(ISUOGClinicalStandardsCommittee,CSC)的工作范畴包括制订及发布基于业内专家共识的规范的妇产科影像诊断临床应用指南、ISUOG专家共识声明。CSC发布的这些指南与共识是在其发布时ISUOG确认的业内最优秀的临床实践操作指南,发布时ISUOG尽最大努力确保指南发表时的准确性,但学会及其雇员或会员均不会为CSC发布的这些指南中的任何可能的不准确或误导性的数据、陈述等所导致的任何结果承担任何责任。ISUOG的CSC并非要为妇产科影像的临床实践确立一个法律标准,因为对任何研究结果的解读均可能受到个人环境和可获取资源的影响。任何个人及组织都可以在ISUOG许可下自由发表临床操作指南。
简介:目的:对小儿房间隔缺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3月-2010年8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患儿40例,其中,男患儿14例,女患儿26例。年龄在2~14岁,平均年龄10.5岁。体重9~42kg,平均体重32.5kg。经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房间隔缺损,采用介入治疗对小儿房间隔缺损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患儿介入封堵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20~50min,平均40min,术后3~7d出院,出院前对患儿进行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患儿有明显改善。封堵器位置准确安全,无并发症以及残余分流发生。结论:对小儿房间隔缺损及时确诊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简介: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方法:对2010年6月至7月我院手足口病房收治的临床诊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登记,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2~5岁的学龄前儿童(54.67%),发热者62例(82.67%);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皮疹,以同时出现于手足口腔者为多(42例,56%);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分别为27例(36.00%)和36例(48%);CK-MB和cTnI升高分别为47例(62.67%)和13例(17.3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异常分别为70例(93.33%)、50例(66.67%)、57例(76%)。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对异常者提高警惕,筛查出重症(倾向)患儿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