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疗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解除便秘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是用香疗法(含桂皮油、生姜油、桔子油按2∶1∶1)替代传统药物疗法,香疗法为实验组对存在有便秘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进行护理干预,传统药物疗法为对照组对存在有便秘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进行药物通便,两者进行对比探讨。结果传统药物疗法排便率50%,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病人的舒适感和满足感较差。香疗法排便率55%,与传统药物疗法无明显差异,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舒适感和满足感得到满足而降低心脏危险因素。结论香疗法对心血管疾病便秘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护理干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FPP)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DFPP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开展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共行DFPP治疗33例次,发生低血压5例次,发生率为15.1%;发生溶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发生滤器凝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因跨膜压、血浆入口压高,改换其它治疗方式2例次,发生率为6.0%。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结论合适的血浆成份分离器选择,合理的抗凝剂应用,有效的血流量,严密的病情观察,适宜的分浆、补浆、弃浆量设置,可以减少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注射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观察组(应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无水酒精+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观察镇静及遗忘程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注射治疗期间能充分耐受由注射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术中无知晓,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注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反应机制。方法对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食物特异性IgG和IgE检测,血清总IgG和IgG亚型测定,通过饮食回避试验和激发试验确立食物过敏者,探讨食物过敏反应机制。结果①14例食物过敏者中有1例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为阳性且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G检测和IgE检测一致,其余13例均仅为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G检测结果阳性。②14例食物过敏者血清总IgG、IgG1、IgG2和IgG4平均浓度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gG3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14例食物过敏者血清总IgG、IgG1、IgG3平均浓度和特异性IgG检测阴性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gG2和IgG4与特异性IgG检测阴性病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食物过敏者中存在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和IgG亚型的变化,由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占主要地位,而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占次要地位。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2例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患儿,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为女性,中位数年龄7.6岁。2例均以腹痛、呕吐起病,1例伴心动过速(12岁心率160次/分),1例心率正常(3.2岁心率110次/分),2例均在入院后数小时出现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白细胞计数、心肌酶、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ST-T改变。2例均给与吸氧、卧床休息、1-6二磷酸果糖及大剂量Vitc静滴。2例均死亡。结论暴发性心肌炎常以心外症状首发,部分患儿以腹痛、呕吐为主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甲强龙及丙种球蛋白、积极监护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