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常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试验,如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检测、培养等和非侵入性试验,如血清试验、13C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各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诊断 因素 尿素酶活性 组织学检测
  • 简介:本文简介了内镜下早期胃癌形态特点、可疑病灶识别、规范观察和电子染色、色素喷洒及共聚焦筛检技术,对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很有帮助。

  • 标签: 早期胃癌 形态特点 内镜 电子染色
  • 简介: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常见临床检测指标的特点。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AC患者103例,其中无腹水患者33例,有腹水患者70例。收集临床常规检测血清、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结果,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Ac患者以男性为主,40~60岁为好发年龄;无腹水AC患者血清PT-S、Am、TF、INR、D—h分别为(17.5±3.5)S、(33.3±4.6)s、(17.0±1.9)s、(1.3±0.3)和(749.8±1246.9)μg/L,显著低于有腹水AC患者[分别为(2213±7.2)s、(39.2±10.5)s、(19.1±4.7)s、(1.7±0.7)和(1330.4±1402.4)μg/L,P〈0.053;无腹水组血清ALB、RBC、HGB分别为(35.1±5.2)g/L、(3.6±0.9)×10^12/L和(120.7±30.0)g/L,显著高于有腹水组[分别为(30.6±6.2)g/L、(3.0±0.8)×10^12YL和(101.7±30.1)g/L,P〈0.053;无腹水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为(93.4±128.4)U/ml,显著低于有腹水组[(468.1±498.4)U/ml,P〈0.05]。结论有无腹水AC患者血常规、生化和肿瘤标志物可能存在差异,定期对W—S、APIT、TT、INR、D—h、ALB、RBC、HGB及肿瘤标志物等指标进行检测,或许能帮助监测病情变化。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腹水 血清学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乙肝清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指标。方法1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2例,服乙肝清丸,对照组68例服五灵肝复胶囊。治疗观察6个月。观察指标为T淋巴细胞亚群,HBV-M定量,HBV-DNA定量。统计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均有一定程度增加(P<0.05)。治疗组HBeAg、HBV-DNA定量水平均下降,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清丸治疗慢性乙肝能明显使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增加,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抑制或间接排除HBV明显降低血清中HBeAg和HBV-DN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使HBeAg和HBV-DNA阴转。

  • 标签: 乙肝清丸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学指标 中医药疗法
  • 简介: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稿件处理速度和效率,缩短文章发表周期,本刊编辑部自2009年5月始开通了网络稿件处理系统,作者只需在首次投稿时经过简单注册,便可以永久使用。投稿成功后,系统将自动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稿件处理进程,作者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询稿件处理情况。

  • 标签: 稿件 系统 胃肠病学 网络 2009年 发表周期
  • 简介: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诊断水平对胃癌早发现和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对早期胃癌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对有条件基层医院应重视内镜医生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提高他们对早期胃癌识别能力,积极采用各种内镜辅助诊断技术,可建立多学科合作早期胃癌协作组模式,共同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诊治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早期胃癌 筛查 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协作组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首选方法

  • 标签: 胃镜引导 鼻空肠管 方法
  • 简介:《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oftheLiverandBiliarySystem)》中译本已于2013年1月出版发行。该书由已故英国著名肝病学家希拉一夏洛克编著,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主译,国内著名肝病学家贾继东、魏来、段钟平、成军教授和吉林大学王广义、王江滨、王峰、王大伟、吴珊、所剑、李薇、傅跃文、徐红、姜尉国、高普均、付燕、吴杨等教授参与审校。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和传染科部分医务人员参加了译校工作。希拉·夏洛克(SheilaSherlock)是世界一流医生,她开创了肝脏疾病研究,誉为肝病之母、肝病皇后。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她开始了从事肝病研究时,这个专业还不存在。

  • 标签: 肝胆系统疾病 肝病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发行 出版 中文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两大方面,其中病毒因素包括HBVDNA载量,HBV基因型、HBV基因变异及HBV蛋白表达等。本文就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结局病毒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结局 病毒学
  • 简介:国内20个省市500家医院对88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了症状调查,观察西沙必利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上腹胀满(89.7%).餐后饱胀(87.7%)、嗳气(74.7%)、早饱(63.2%)、弥漫或烧灼样上腹疼痛(57.8%)、厌食(52.8%)、恶心(50.8%)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且各种症状间相互重叠。多因素交叉分析表明,病程越长者,症状越严重(P<0.01),但症状严重程度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西沙必利用药2周即可见明显疗效.继续用药,疗效可进一步加强(P<0.01),治疗4周,总有效率达88.8%。症状重、病程长者,疗效更显著。治疗过程中,1743例(19.6%)出现药物相关症状,如稀便(16.1%)、肠鸣(12.9%)及腹部痉挛(5.2%),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因而西沙必利是FD有效、安全治疗药物。

  • 标签: 西沙必利 症状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声誉和广大读者利益,维护学术研究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要求,本刊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
  • 作者: 李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医师在线》2019年 第6卷 第20期
  • 机构: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 简介:<正文>由于胰腺癌临床特点表现为病情发展迅疾、病势迅速恶化,大部分患者在确诊癌症时,胰腺癌已步入晚期。胰腺癌是消化道慢性疾病局部表现。胰腺癌肿瘤多生长在胰头部,后期扩散时甚至压迫总胆管。因此,胰腺癌晚期病人往往表现出体质虚弱、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生理状况。病人脾胃虚弱、抵抗力逐步下降,致使癌生长不受控制、出现加速生长现象,最终导致病情陷入恶性循环。

  • 标签: 胰腺癌;晚期症状;治疗方法
  • 简介:背景: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重叠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和认识。目的:比较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探讨FD患者产生重叠症状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将120例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食管、肠道和肛门直肠症状)和无重叠症状组。分别行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分型等)和精神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以及多导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法固体胃排空测定、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62.5%FD患者有重叠症状。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胃壁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敏感性和容受性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重叠症状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显著高于无重叠症状者(P〈0.05)。结论: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和病理生理机制相同.提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诊治原则和措施相似。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原因之一。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重叠症状 症状学: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严重狭窄支架植入术支架上移位产生原因及避免方法方法选择近6年食管严重狭窄(吞咽困难2、3级)行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共81例,前期38例采用常规植入方法,作为对照组,后期43例,采用改进"边放边退"方法释放支架,作为实验组;每组每例术后均评价定位效果,有否上移位。所有患者均在胃肠机透视下进行植入支架。结果对照组38例多数出现支架释放后输送器难以退出状况,其中15例出现支架向上移位;实验组4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定位良好,支架释放时未出现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患者术后明显改善了吞咽困难症状。结论对于食管严重狭窄患者植入支架时,采用"边放边退"方法植入支架,能避免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

  • 标签: 食管癌 狭窄 食管支架 移位
  • 简介: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Intrahepaticbiliarypapillomatosis)是一种非常罕见病变,国外报道目前不超过50例,国内报道不超过10例,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确定疾病本病发生于肝内胆管,也可同时发生于肝外胆道系统,如胆囊、胆囊管、左右肝总管及胆总管。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间歇性或持续性黄疸和反复发作有上腹胀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酷似胆管炎,晚期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 标签: 胆管乳头状瘤病 肝内胆管 影像学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 胆汁性肝硬化 持续性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以及肝内分布规律。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94例,常规行三期增强CT检查。结果在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肝内转移灶389个,包括环形强化灶224个(57.6%),结节状强化灶122个(31.4%),其它类型强化灶43个(11.1%);33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89个(69.5%),位于肝左叶者39个(30.5%),右叶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左叶(P〈0.05);61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137个(52.5%),位于肝左叶者124个(47.5%),两组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差异(P〈0.01)。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其原发病灶位置肝内转移瘤分布有一定规律,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检出率。

  • 标签: 肝转移癌 结直肠癌 螺旋CT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昆明地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流行病现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行病方法对我院1973-12/2000-12间胃镜检查80517例经确诊为PU8398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U查检率为10.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5963例(71.01%),胃溃疡(gastriculcer,GU)1849例(22.02%),复合性溃疡(complexulcer,CU)586例(6.97%)。DUGU之比为3.22:1。DU男4592例(77.01%),女1371例(22.9%),男女之比为3.35:1。GU男1405例(75.98%),女444例24.01%),男女之比为3.16:1。CU男480例(81.91%),女106例(18.09%),男女之比为4.53:1。三种类型溃疡发病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DU发病年龄多见于30~40岁(32.42%),平均年龄34.1岁。GU常见50岁以上(54.18%)。DU发病年龄较GU早20年。PU发病季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DU易发部位依次为球部前壁(54.62%)、大弯(21.22%)、小弯(12.61%)、后壁(9.44%)、球后(2.11%)。GU部位为胃角(45.16%)、胃窦(32.23%)、胃体(18.33%)、胃底贲门(4.23%)。在5122例有并发症PU中以出血最多1211例(23.64%),幽门梗阻134例(2.61%),穿孔56例(1.0996),癌变23例(0.45%)。上消化道出血中以青年DU最常见,老年PU青年比较发现穿孔及癌变率增高(P<0.01)。结论昆明地区PU检出率为10.43%,PU发病男性高于女性,DU高于GU。昆明地区PU发病无季节性差异。表明高危人群中定期胃镜随访,对早期胃癌诊断及治疗很有价值。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胃镜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癌变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变化特征。方法对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随访临床转归。结果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44.41±15.43天;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55.9±44.3天,HBVDNA转阴时间为39.4±25.2天;发病后6个月时患者HBsAg转阴率为91.9%,3例(8.1%)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均已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后45天内完成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HBsAg转阴时间为22.6±10.0天,阴转率为51.4%;肝组织HBcAg转阴时间为29.8±16.5天,阴转率为73.0%。结论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快恢复,而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HBV标志物 病毒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