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正>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时至今日,由于宣教工作的滞后,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仍十有限,请看以下例证。1.北京崇文区结防所曾对中、小学生,工人和居民各100人进行宣教摸底,其中对肺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宣教 认识 小学生 传染源 有限
  • 简介:<正>慢性乙型肝炎125例分为苦参碱、干扰素及苦参碱联合干扰素3组,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轻重等方面皆具可比性。观察3、6、及12个月HBV-M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苦参碱、干扰素及苦参碱联合干扰素组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30.4%,36.6%和39.5%;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39.1%,41.5%,和50.0%。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HBehg、HBV-DNA的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12%,9%和18%;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阴转率 乙型肝炎 DNA 阳转率
  • 简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感染力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中以乙型肝炎(乙肝)危害性最大。我国是乙肝(HBV)高发区,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15%,且30%~50%是母婴传播所造成,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重大进展,现将近年来对母婴传播及预防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预防 HBSAG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芯片检测103例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并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第4、12、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分析在治疗12周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PEG-INFα-2a、RBV剂量的情况。结果: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患者达RVR者为71例(68.9%)、cEVR为20例(19.4%)、pEVR为7例(6.8%)及NonEVR为5例(4.9%),治疗终点的病毒应答率(EOT)分别为95.8%、95.0%、74.4%及4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92.9%、80.0%、42.9%及20.9%;复发率分别为5.9%、15.8%、60.0%及100.0%。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剂量减少与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不同模式对复发率有一定预测价值。治疗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减量可能使病毒清除减少,是导致病毒复发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基因型1型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预测
  • 简介: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5%。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肝发病的2个基本要素,目前的抗病毒治疗繁杂,疗效不一,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免疫调节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 HBV感染
  • 简介: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出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老年感染者(年龄≥50岁)显著增加。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年轻时感染的患者如今已经活至50岁以上,而且也是因为患者感染时的平均年龄已增加。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老年人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研究发现,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约60%的感染者呈暂时亚临床感染,25%的感染者呈轻重不等的急性肝炎发作,约10%感染者发展成慢性肝炎或慢性病毒携带者。一般认为,HBV感染后表现出的不同疾病过程取决于个体的免疫反应状况。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直接参与免疫反应,在递呈抗原及限制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乙肝病毒感染中HLA的免疫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乙肝病毒感染 免疫调控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免疫反应 慢性肝炎
  • 简介:生殖器疣(尖锐湿疣)通常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和11引起。然而,还有更广泛的HPV类型可以感染生殖器粘膜,引起临床(鲍温样丘疹病、宫颈癌)或亚临床疾病[通过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测到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或者以潜伏形式存在于本来正常的上皮内。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病毒疾病 宫颈上皮内肿瘤 鲍温样丘疹病 临床疾病
  • 简介:拉米夫定(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对干扰素治疗无反应病人的长期治疗;人们正在研究其他类型的核苷酸类似物。HBV正在产生突变株,治疗过程中尤其容易出现HBV突变株。人们正在评价采用拉米夫定和阿达夫韦联合治疗来控制突变株的疗效。从事“易暴露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进行HBV的检测;现在认为,HBeAg阳性的人员,包括HBeAb阳性但HBVDNA>1000个基因组/ml的人员都必须停止进行这类操作,因为他们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病人。

  • 标签: 乙型肝炎 丁型肝炎 细胞因子 拉米夫定 阿达伏韦 糖皮质激素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统计显示,HBsAg阳性者约1.3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其中10%-20%可演变为肝硬化,1%-5%可发展为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持续抑制或中止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降酶、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现就近年的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核苷类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携带人End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End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d—hEnd组、报告基因LacZ重组腺病毒组(Ad—LacZ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重组腺病毒200μl瘤内注射,隔日1次,共4次。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移植瘤成瘤率100%。治疗后4周,Ad—hEnd组、Ad-LacZ组和对照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921.9±279.7)mm3、(2804.4±553.5)mm3和(3040.6±487.6)mm3;瘤重分别为(1.19±0.18)g、(2.38±0.42)g和(2.41±0.47)g;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3±7.1)%、(81.2±6.6)%和(79.4±6.2)%;MVD分别为12±4、27±5和25±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2±5.4)%、(9.4±4.9)%和(8.5±3.7)%。与Ad—LacZ组和对照组比较,Ad·hEnd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d—LacZ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Endostatin基因可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用于胰腺癌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内皮抑素类 腺病毒 基因治疗
  • 简介: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明显降低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病死率。因HAART需要终身服药,病情稳定的患者在门诊治疗,依从性很难得到保证,如何使患者顺利进行治疗,是临床治疗和护理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健康宣教
  • 简介: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医证特点,探讨不同中医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差异。方法选取8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比较各证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结果80例患者中,痰浊内阻患者26例,占33.12%;心血瘀阻患者15例,占18.62%;痰浊内阻患者中3支冠脉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占65.4%;不同证患者3支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发现,实证患者53例,虚证患者27例;实证与虚证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内阻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最高,心肾阳虚患者次之;不同证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E-ACS患者中医证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的关系。痰浊内阻NSTE-ACS患者3支以上病变较多见,病情重,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心梗风险最高,需谨慎对待。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医证型 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
  • 简介:目的总结Ⅰ和Ⅱ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Ⅰ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0例,行Ⅱ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8例。比较Ⅰ、Ⅱ术式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手术时间为(91±20)min,Ⅱ术式为(63±21)min,两者相差显著(P〈0.05)。Ⅰ术式的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0.0%(2/20)、45.0%(9/20)和(20±2)d,Ⅱ术式分别为5.6%(1/18)、38.9%(7/18)和(23±2)d,两种术式间无显著差异。Ⅰ术式发生胰瘘2例(10.0%),Ⅱ术式发生1例(5.5%),两者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Ⅰ和Ⅱ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无差别,有区别地选择Ⅰ和Ⅱ术式有利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的顺利实施。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检测疫苗接种前后血清抗体滴度,评估甲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研究纳入148名医务人员,描述性分析疫苗接种后21d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并评估其严重程度: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该疫苗接种后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局部不良反应和拿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1%和22.1%.接种部位疼痛和乏力是最常见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1d.血清抗体平均效价达1:95.27(95%可信区间(CI):74.94,121.12)1,101名接种者(82.1%,101/123)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40或高于1:40,74.0%在疫苗接种后21d血清抗体转阳。结论:对于成人甲H1N1流感病毒裂解灭活疫苗可安全接种;绝大多数在接种后21d血清抗体可转阳。

  • 标签: 甲型H1 N1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 简介: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关于心肌细胞是否发生凋亡,以及凋亡的诱导原因和重要程度,一直众说纷纭,没有确切定论.本文参考近年来一些文章的实验结果,介绍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凋亡的情况,以及诱导凋亡出现的机制,主要概括为:在病毒的刺激下,炎症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而通过胞外受体,信号转导进入心肌细胞激活凋亡通路;此外,病毒直接侵入心肌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发生.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凋亡 心肌细胞
  • 简介:甲状腺功能的衰竭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通过监测血浆甲状腺素和/或甲状腺刺激激素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调节到模拟正常的生理状态。相反,胰腺β细胞功能衰竭需要胰岛素治疗,适当的替代治疗也需要监测,不是监测缺乏的激素(胰岛素),而是监测其作用的底物(葡萄糖)。事实上葡萄糖水平也受其他的几种(反调节)激素、营养的摄入、能量的消耗和许多还没有被了解的社会心理的应激因素调节,加上当前应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的不恰当,意味着在发现胰岛素将近80年后的今天,胰岛素治疗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生理性替代治疗的目标。本文集中地讨论1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租为达到治疗目的所提供的工具方面。

  • 标签: 甲状腺激素治疗 1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衰竭 胰岛素治疗 替代治疗 葡萄糖水
  • 简介:1糖尿病是由免疫介导的胰腺β一细胞破坏所造成的胰岛素的缺乏,其常见的临床终点为高血糖症和酮症酸中毒倾向,并因胰岛β细胞衰竭的速度以及程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人们逐渐认识到,1糖尿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还有些糖尿病介于1与2之间。这一点在ADA(美国糖尿病协会)最近发表的很多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的报道中均有体现。

  • 标签: 1型糖尿病 免疫 胰腺β-细胞 胰岛素 临床研究 高血糖症
  • 简介:炎症是机体消除损害因素和对局部组织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由非特异性(固有性)和特异性(适应性)免疫介导。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症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相反应属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一种慢性亚临床非特异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包括非特异性的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肝脏产生的急性反应物质,后两者常被称为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与炎症交互影响,通过转录水平调控,并通过多种信号机制损害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