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完善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将2008年应届毕业的70名新毕业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采用修改后规范化培训方法;对两组护士的考试成绩和一次通过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护士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礼仪形象考核成绩及考核平均成绩、考核一次性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对培训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满意程度及对上岗前心理准备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岗前培训模式调动了新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护士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利于新护士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建立系统的职业暴露规范措施。方法:从2020年起对感染科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集中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以明确和整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暴露控制力度,观察2019年采取优化与整改的效果与2019年之前未实施整改的效果差距,从而明确护理职业暴露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针对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健康教育工作加以完善和改进。结果:2020年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理论知识、防护能力以及情绪调整能力明显优于2019年,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感染科忽视对于职业暴露的认知,从而避免因为职业暴露知识匮乏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护士工作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的过程中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选入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且治疗中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者5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排序1至50,任意选取其中的25例患者,在治疗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中则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展开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儿科患儿及家长5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选取同期儿科患儿及家长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患儿家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包括疾病预防、自我护理与用药知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知晓率分别达到90.0%、92.0%.88.0%.8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4.762,4.883,5.483,P<0.05)。对比实验组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达到96.0%,对照组为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让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更加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探究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原则,选取过去一年内在我院儿科接受护理的100名患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而另外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作为研究组。结合两组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以及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可以看出,研究组病人家属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和预防知识的了解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同时该组患儿的整体魄力、依从性也要高于对照组。另外,研究组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要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于现代化儿科护理工作要在常规护理方法下展开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这样可以保证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整个护理过程中患儿的配合度,有效的避免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整个儿科护理的整体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的规范率,以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22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指导。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规范率,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康复后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规范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针对性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指导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患者的自我锻炼规范率。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规范率。这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肛肠外科手术已成为常见手术之一。手术后的镇痛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规范的镇痛护理操作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教学,传授肠外科手术镇痛护理的理论知识。2. 示范操作: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示范操作,让护理人员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3. 分组练习:分组进行肠外科手术镇痛护理的操作练习,相互学习和交流。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让护理人员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果:1. 护理人员技能提升:通过培训和实践,护理人员的肠外科手术镇痛护理操作技能得到显著提升。2. 患者满意度提高:规范化的镇痛护理使得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3. 培养出优秀人才: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出一批具备 操作能力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优秀护理人才。结论:肠外科手术镇痛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并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肠外科手术镇痛护理的新理念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6例患儿分为2组,各68例,分别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与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组。观察2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患儿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疾病知识、预防知识、自我护理知识及用药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依从性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3.82%(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4.71%(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为98.53%,高于对照组的88.24%(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可提升家长认知水平及患儿依从性,可有效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家长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规范病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防范临床用药风险,确保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本科室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护士药物知识欠缺。进行一系列规范管理:成立科室药学部;规范存放科室药品,分区分类存放,严格按贮存条件存放,差异化存放,统一药品标签,严格有效期管理;强化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建立药品三级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全科护士参与,实施3个月后评价规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科室药品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