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桡动脉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比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值、腕部肿胀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采取握力球的康复锻炼护理方式可以减少患者肢体肿胀现象和肢体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 肢体肿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74例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7)。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穿刺部位并发症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青鹏软膏改善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血肿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66例桡动脉PCI术后并发前臂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给予青鹏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肢疼痛及肿胀程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肢疼痛以及肢前臂血肿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青鹏软膏可有效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血肿患者的肢疼痛,改善前臂血肿肿胀。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青鹏软膏 疼痛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以桡动脉冠脉造影患者60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降低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2018年01月至2018年10月在丹阳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4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六西格玛管理后,比较两组皮冠状动脉介入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六西格玛管理后患者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由管理前44.9%下降至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由管理前(87.42±1.73)分提高到(94.88±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有效降低了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六西格玛管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穿刺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回顾性总结73例血透治疗时以桡动脉穿刺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患者,包括穿刺时的血管定位、穿刺侧手奠位置的摆放及固定、针柄的固定、拔针方法及对患者穿刺点自我护理指导等方面,认为正确的护理操作可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桡动脉 血液透析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桡动脉造影术后应用效果。方法:本项研究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2022年6月。以此时间段我院收治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50,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能够帮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手术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桡动脉采血不同按压方式对患者穿刺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分组的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按压方式A(直接压迫)、按压方式B(压迫绷带)和按压方式C(压力贴敷物)三个实验组。实验结果显示,按压方式B和C在减少穿刺部位皮下出血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绷带的包扎和压力贴敷物的应用均能有效控制出血。而按压方式A的止血效果相对较弱。这些实验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优化采血过程,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本研究结果还为桡动脉采血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经桡动脉采血 直接压迫 压迫绷带 压力贴敷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效果比较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60例为对象,30例是参照组,30例是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动脉穿刺,研究组应用桡动脉穿刺,均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更低,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经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介入 并发症 经桡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并提出防治这些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利用品管圈[1]手法对2020年12月5日-2021年1月17日期间在我科室进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的70例患者与2021年2月1日-2021年3月20日76例桡动脉冠脉造影患者进行品管圈手法调查对比分析。在这146例患者进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后,我们对他们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这两组患者分别有34例和16例出现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其中有18例出现穿刺手前臂明显肿胀的不良反应,有13例出现穿刺点中度疼痛的不良反应,有11例出现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反应,有5例出现穿刺点皮肤淤血、瘀斑明显的不良反应,有3例出现穿刺手臂肢体僵硬的不良反应。结论: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穿刺点局部的不良反应有手前臂肿胀、发凉、僵硬、中度及以上疼痛、末梢血液循环差、淤血瘀斑及潜在出血。临床医护人员只有对桡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实施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的缓解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者减轻局部临床症状。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品管圈 局部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点的护理要点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周期为2022年01月-2022年04月,研究对象为该阶段在我院接受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120例患者,按照就诊的奇偶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对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其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结果:在并发症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间存在差异,p

  • 标签: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穿刺点 护理要点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桡动脉入路进行脑血管造影后,患者在预防并发症及生活护理方面的影响,以优化术后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方法:选取接受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对其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关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记录患者术后的生活护理需求,如卧床时间、制动要求等。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包括穿刺侧手臂的护理、饮食调整以及活动建议等。结果: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经桡动脉入路的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大多数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术后护理指导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患者对于桡动脉入路的接受度较高,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结论:桡动脉入路进行脑血管造影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较快的恢复时间,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影响较小。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指导,可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h、2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h是可行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R-Band止血气囊 止血技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PCI冠心病患者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PCI患者,总计130例。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随机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协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协同护理干预 冠心病 PC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PCI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应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的7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组间用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可进行推广。

  • 标签: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 PCI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肱动脉入路作为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备选途径之一,已经被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肱动脉位置特殊,术后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文从护理的角度出发,较为详细的概述肱动脉介入围期的护理要点,尤其是常见的血管及全身并发症的观察与识别,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及就医质量。

  • 标签: 经肱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并发症
  • 简介: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整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1例,临床诊断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冠心病,病程均超过6个月,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126例设为观察组,男66例,女60例,30—85岁,平均50.3岁;将2002年1月~2003年12月的105例设为对照组,男56例,女49例,32~86岁,平均49.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整体护理 病例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患者30例进行研究,对比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主动脉瓣面积 ,跨瓣压差,LVEF均有所改善,其中主动脉瓣面积和跨瓣压差指标明显优于术前(P<0.05)。

  • 标签: 经导管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前,多数医疗单位仍采用汞柱血压计听诊法测血压,并以肱动脉的血压值来代表周边血压值.此法不需高度熟练的操作技术,重复性好,使用工具简单.但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感到在冬春季节用此法测血压时,由于测量部位不易暴露,既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又可因暴露不充分,袖带缠缚部位偏移,影响了测得值的准确性.为了寻求更便于测量血压的部位,我们测量观察了前臂桡动脉血压,并与肱动脉血压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测试对象抽测本院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23人,其中男10人,女13人,17~52岁.1.2方法(1)血压计选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的根据国家标准GB3053-82设计的台式血压计,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袖带长宽为50cm×14cm.测量时选用同一听诊器;(2)肱动脉血压测量法按WHO的规定进行,胸件置于袖带外[1];桡动脉血压测量法基本同肱动脉血压测量法.不同点是:暴露右前臂,袖带驱尽空气后平整无折地缠缚于前臂下部,松紧以能放入1指为度,袖带下缘距腕关节4~6cm,听诊部位为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测量时保持环境安静.每种方法测2次,每次间隔30s,最后取2次的平均值;每种方法间隔1min.每种方法测量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方法选定.计量单位为KPa.

  • 标签: 测量 血压 桡动脉
  • 简介:目的改进婴幼儿穿刺采血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对108例住院需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皮下血肿及其它护理并发症。结论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安全、易行。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传统的静脉采血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桡动脉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