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婴幼儿进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600例婴幼儿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0人。其中,对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安慰剂,对研究组婴幼儿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通过一年的随访,记录两组婴幼儿发生腹泻的情况,分析比较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腹泻次数和腹泻发生时间方面,对照组为(4.56±1.74)次和(8.40±2.76)天,研究组患儿为(2.21±0.98)次和(3.56±1.21)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发生率和重型腹泻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儿为30%和4%,研究组患儿为11%和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婴幼儿腹泻中,口服论证病毒疫苗具有很高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腹泻次数和时间。
简介:摘要对婴幼儿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于整体提高人们的免疫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研究社区综合护理对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具体影响,本文选取本社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160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试验组,每组各80例婴幼儿。对对照组婴幼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婴幼儿进行社区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婴幼儿的计划免疫接种率。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婴幼儿的整体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这表明,在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对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分析疾病与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季节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5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出阳性的标本为149例,总的阳性率为29.80%,男性患儿阳性率为29.62%,女性患儿阳性率30.00%,男女感染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2岁患儿阳性率最高,达到了32.50%,与另外两个年龄段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节感染率为37.19%,明显高于春夏季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男、女感染发生率基本一致,0.5-2岁的婴幼儿感染概率比较高,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荨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按不同月龄分为三组,比较三组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麻疹住院患儿为119例,按月龄不同分为0~6个月组、6~8个月组、大于8个月组,患儿发病率随月龄增大而增多,随月龄的增大,患儿出现发热及皮疹的时间更长,出现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比例也随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患儿有典型发热、出疹、畏光、流泪、结膜充血、Koplik斑等临床表现,114例患儿预后良好,5例患儿发展为重症,其中3例有营养不良等基础病,1例死亡。结论婴幼儿初免前麻疹的发病率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增加,大月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且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更高,合并基础病未接种疫苗大月龄者可能为重症麻疹的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选择在疾控中心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泻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婴幼儿腹泻病患儿均在发病期间接受病原微生物检查,并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总共检出病原微生物56例,轮状病毒检出36例,致病菌20例。两组病原微生物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沙门菌数感染总计9例,占比45.00%;志贺菌属感染总共7例,占比35.0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占比10.00%;气单胞菌属感染、白色假丝醇母菌分别1例,感染率均为5.00%。本组100例患儿中,3至5月发病33例(33.00%),6至8月发病62例(62.00%),12至2月发病5例(5.00%)。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春夏两个季节为高发病时期,在相应时段内需要加强对腹泻病的预防,在出现腹泻时需要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引发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资料,收集患儿粪便标本并做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婴幼儿腹泻主要致病菌、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腹泻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结果本组研究对象30例患儿中,共计19例检测出病原微生物阳性,阳性率为63.33%。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比较其阳性率,各个阶段患儿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例数7例,比例为36.8%,轮状病毒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比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上需要在实验室检验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诊断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与患儿的年龄有直接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集束化护理组患儿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血症幼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健康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高频超声确诊为先天性斜颈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已行超声检查6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其中左侧40例(70%,48/68),右侧18例(30%,20/68)。68例患儿中有50例超声检查探及肿块,其中单发肿块40例(80%,40/50),多发肿块8例(20%,8/50)。有2例临床上出现斜颈症状,可行超声检查肿物探及无明显异常。正常婴幼儿的胸锁乳突肌超声图像表现特点横切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线状强回声在中间可见,而先天性斜颈患儿超声图像表现特点患侧胸锁乳突肌中部、下部均有增厚,肌纤维增粗,团状回声增强,当存在增强的团状回声时,其肌纤维排列紊乱、中断,与正常胸锁乳突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及特有的特征性。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先天性斜颈最为简便且无创、精准的方法,作为目前诊断婴幼儿先天性斜颈首选。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呈现出了对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专业办学形式和内涵有待深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其师资队伍提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中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对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我院严格按照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进行保健的50例婴幼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一阶段我院未严格按照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进行保健的50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婴幼儿出生20个月的疾病发生状况、智力发育情况及心理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54.00%,观察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采用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对婴幼儿早期发育进行保健,能够降低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并提高婴幼儿的智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婴幼儿的成长,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