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进行综合培训的效果,同时就其主要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参与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的28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开展连续3天的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理论知识与主要操作技能,纳入同期未参与培训的20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疾病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的调查,同时对研究组相关人员对培训的主要感受与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培训后研究组疾病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的调查各维度评分显著升高,显著高于培训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示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较高,培训后对培训的主观感受及满意度均较好,培训在自我提升、满足工作需要方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满意度均较高(P<0.05)。结论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开展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满意度均较好,培训效果主要受时间的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观察时间内参与我院手术室护理的14名护理人员为试验研究对象,分析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术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72.73%)明显高于术前(13.64%)及术后(13.64%),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生物感染因素产生的职业暴露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化学因素(22.73%)及物理因素(27.27%),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物感染因素,且术中是出现职业暴露的高发时间,通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进行加强,并对职业暴露的培训进行完善,以期降低出现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针对不同人群探讨干预策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收集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资料,对职业暴露发生的科室、职业、类型及操作环节进行统计,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针对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前瞻性的干预策略。以2015年1月至12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12月为干预组,对全院在岗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措施干预。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干预前后由2.12%下降至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群的发生率分别是医生由1.66%下降0.41%、护士由3.16%下降至2.98%、实习生由1.11%下降至0%。结论针对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前瞻性的干预策略,可有效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6年3年间发生职业暴露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的4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65.00%,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小于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集中人群;清理锐器废物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环节。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个人的防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工作的医护人员共计40名作为研究样本,以问卷调查法对4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与评估。结果本组4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24人存在过医用锐器损伤的情况,32名工作人员正确掌握医用锐器损伤以后的处理措施;个人防护方面,在激光手术和放射手术中佩戴防护用具的情况较好,但职业病防护意识相对较低。结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在感染相关知识和个人防护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还需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改善,以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对于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够具备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并探究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促进其工作的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而探究相关的防护措施。结果在医院检验科的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四大类,即检验科自身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医院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在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应该得到极大的重视,通过加强医院硬件建设、培养工作人员慎独精神、强化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等措施的实施,提升医院检验工作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骨科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住院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以“一护一患”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骨科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展开调查,并分掌握合格组、掌握不合格组。对比两组护理下患者术后感染率及满意度。结果掌握合格者95例,掌握不合格者33例。术后感染率掌握合格组低于掌握不合格组(P<0.05)。患者满意度掌握合格组(91.6%)高于掌握不合格组(78.8%),P<0.05。结论骨科护理人员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有助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的降低,进而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经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地方性医疗基本法规。本文通过对卫生监督行政执法中发现的一宗深圳民营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的案件进行分析探讨,介绍了案件简介、非卫生技术人员和非医师的认定、法律适用、争议要点、经验与思考等内容,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在《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施行后该如何对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非卫生技术人员予以行政处罚,为卫生监督部门打击非法行医提供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情绪管理训练(心理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平衡模式为导向的情绪管理训练,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外来务工人员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7-8.912,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3,5.652;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4—8.347;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患者满意度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试验于医院内部泌尿外科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组换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力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中压疮认知与防范行为培训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4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对4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关于压疮知识及相关防范行为。对护理人员知识掌握进行资料统计并进行半年的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行为的规范化培训。同时在培训完成后对医护人员的压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试,对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半年的培训后,通过比较发现,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压疮预防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在培训之前的压疮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预防行为的规范,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半年的专业培训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压疮认知和预防行为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压疮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更好的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