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2岁。因脑血栓住进神经科,做溶栓前常规检测,凝血分析(APTT、PT)结果正常,WBC5.1×10^9/L,Hb152g/L,PLT35×10^9/L,血小板减少。了解该患者无出血症状,连验3d血小板始终在(30~40)×10^9/L,临床不敢用药溶栓,转入肾内科,骨穿,骨髓象未见异常,血液涂片后发现血小板呈聚集状态,改用末梢采血,生理盐水稀释法。计数后,血小板计数正常,为200×10^9/L,反复几次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诊断该患者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此事引起患者不满,后经过解释,才未发生纠纷。患者可以正常的进行药物溶栓。

  • 标签: 依地酸/副作用 抗凝药/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化学诱导 | 人类
  • 简介:对肾上腺结核致Addison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16岁。缘于全身乏力、倦怠5个月于2010-07-18入院治疗。于外院拍胸片发现两上肺及右中肺斑片状阴影,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用异烟肼、链霉素、

  • 标签: 结核/并发症 肾上腺疾病/并发症 艾迪生病/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例1:女,4岁。因发热,咳嗽5d,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在院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和阿奇霉素治疗5d,现患儿咳嗽减轻,体温正常,今又出现腹痛,腹痛发作时间约2h,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不剧烈,无进行性加剧,既往无腹部手术病史,一般状态及反应良好,面色正常,自动体位,自发病以来饮食差,腹部查体左中下腹有一局部隆起,可扪及一鸭蛋大小软性包块,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无呕吐,2d未排便及排气,遂行腹部彩超后发现有“同心圆征”,考虑肠套叠。普外科会诊后建议手术探查及治疗,术中发现:小肠套叠.行手术整复,并继续抗炎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 标签: 支气管肺炎/并发症 肠套叠/诊断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转录因子B(NF-B)p65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EMs患者60例(病例组),同时选取正常生育期妇女共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sflt-1和VEGF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s患者内膜组织NF-Bp65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sflt-1和VEGF分别为(301.40±84.26)pg/ml和(430.11±98.4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FS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sflt-1、VEGF以及内膜组织NF-Bp65表达分别为(345.35±90.13)pg/ml、(486.70±99.13)pg/ml和(0.814±0.11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sflt-1、VEGF以及内膜组织NF-Bp65表达r-AFS分期呈正相关(rs=0.633、0.801和0.563,p<0.05);内膜组织NF-Bp65表达患者血清sflt-1和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flt-1、VEGF水平以及内膜组织NF-Bp65表达EMs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核转录因子B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向阿尔兹海默病(AD)年转化率为正常人群的10倍,目前普遍认为,发病关键环节之一是俘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神经元的异常积聚,形成“老年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近年的调查研究分析显示,,SORL1是Aβ蛋白产生过程中在高尔基体外侧防止(Aβ)前体蛋白裂解的固定因素,在Aβ蛋白沉积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NLRP3炎症小体在Aβ产生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为AD研究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目前临床上能够明确诊断的阳性的AD指标有限,同样也是目前基因研究的难点及热点,那么在Aβ蛋白产生和出现病理变化的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的结合测定能帮助aMCI早期识别阻止向AD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阿尔兹海默病(AD),淀粉样归蛋白(A&beta SORL1基因 NLRP3基因 炎症小体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in1和CyclinD1在鼻腔的正常上皮、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恶变组织中表达的比较,探讨它们在NIP的发生及恶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方法实验组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0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手术和活检的NIP病例40例,NIP伴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组)25例,NIP伴有癌变(恶变组)16例标本,共计81例。对照组收集非NIP以及排除鼻腔其他肿瘤患者的下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标本9例。结果对照组和各个病变组的Pin1阳性表达数量,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NIP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以及伴有恶变组中的Pin1蛋白阳性表达比例及表达的程度逐级增高。CyclinD1和Pin1两种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经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二者在合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和合并癌变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s=0.533,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Pin1和CyclinD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其伴癌变的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Pin1的表达对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Pin1 CyclinD1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拇指屈肌腱腱鞘炎(dequervain,stenosynovitis,DQT)患者腱鞘内注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以便更多患者乐于接受腱鞘内注射(tendinoussheathinjection,TSI)治疗。方法收集咸水沽医院疼痛门诊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TSI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4针头注射治疗,B组使用6针头注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减轻,痛苦小,心率波动范围小,表情痛苦少,体动少(p<0.05)。结论4针头行腱鞘内注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加安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拇指屈肌腱腱鞘炎 腱鞘内注射 4号针头
  • 简介:目的观察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同时探讨其在骨肉瘤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骨肉瘤、14例骨软骨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5例骨肉瘤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4.3%(12/35),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O.0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IF-1α和VEGF的表达同时呈阳性,13例(37.1%)同时呈阴性,两者表达显著相关(r=0.589,P=0.000),且癌组织分期显著相关(P〈0.05);HIF-1α和VEGF均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MVD值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均为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肉瘤/代谢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代谢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含量TH1/TH2细胞应答的关系。方法以斑点杂交方法检测HBsAg阳性的54例CHB血清中HBVDNA量,根据HBVDNA量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A组为DNA量检测限以下,B组为DNA量20-200pg/ml,C组为DNA>200pg/ml),以特异性刺激因子rHBcAg刺激这3组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又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PBMC在rHBcAg刺激后所产生的IL-2和IL-10,结果对照组PBMC所产生的IL-2值显著高于CHB组(P<0.01),IL-10则相反(P<0.05);而三组CHB患者中,IL-2值检测值依次为:A组>B组>C组(P<0.01或P<0.05)。IL-10则相反(P<0.01或P<0.05)。结论HBV感染者体内高病毒量可能增强TH2类细胞因子应答,而低病毒量时则可能以TH1类细胞因子应答为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病毒含量 TH1/TH2细胞应答 关系
  • 简介:目的:评估脑梗死患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的基因192G/A多态性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9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17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PON1基因192G/A多态性。结果:PON1基因192G/A多态性在对照组和脑梗死组中的GG型、GA型和AA型基因型分布分别为36.75%、50.43%、12.82%和28.14%、50.85%、21.02%。G、A等位基因分布在对照组和脑梗死组中分别为61.97%、38.03%和53.56%、46.44%。经检验,PON1基因192G/A位点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等位基因A对照组比较,其比数比为1.2210,95%可信区间(95%CI)为1.0147~1.4793。结论:PON1基因192G/A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有关。

  • 标签: 对氧磷酶1 脑梗死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β2防御素(HBD-2)血清白介素-1(IL-1)在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中的预测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产妇归为A组,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归为B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三组的HBD-2IL-1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HBD-2IL-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对照组的HBD-2IL-1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产妇而言,其体内的HBD-2IL-1水平随着绒毛膜羊膜炎的出现而不断上升,这两种因子对绒毛膜羊膜炎可起到准确的预测及诊断作用。

  • 标签: 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 &beta 2防御素 血清白介素-1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无效造血和高风险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例初发MDS患者(15例低危,7例高危)以及7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以8例增生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在低危MDS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1.0]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高危MDS组(IPSS评分≥1.5)(21.33%比7.27%,P〈0.01),同样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白血病组(21.33%比7.53%,P〈0.01)。进一步检测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情况,发现低危MDS组CD34+细胞CXCR4表达明显低于高危MDS组(10.42比16.97,P=0.014)和白血病组(10.42比20.26,P〈0.01)。低危MDS组CD34+细胞CXCR4表达对照组差异之间则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检测骨髓血浆SDF-1水平,各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MDS组中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CD34+细胞的凋亡率存在负相关性(r=-0.512,P=0.005)。结论:推测检测CD34+细胞表面的CXCR4以及CXCR4表达水平的有助于判断MDS的预后和转归。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白血病
  • 简介:1病历摘要女,1小时龄。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因“初产头浮”2008—01—02择期行剖宫产,生后面色红,哭声响,Apgar评分1min10分,5min10分。出生体重3200g,羊水清,无粪染。出生约0.5h左右出现面色紫绀,呼吸略促,无呻吟及三凹症,立即给予清理气道,并予吸氧,面色紫绀未改善,立即予转入新生儿科。人院时体检:T36.0℃,P148次/min,R56次/min,反应欠佳,无呻吟及三凹症等呼吸困难,全身紫绀,

  • 标签: 肺炎 吸入性/诊断 心脏缺损 先天性/诊断 误诊 | 人类 婴儿 新生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间断性疼痛1a,无发热、盗汗、咳嗽、乏力、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10a前曾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查体:腰椎活动度略受限,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感觉均未见异常,肌张力未见异常.

  • 标签: 结节病/诊断 误诊 结核 脊柱/诊断 脊柱/病理学
  • 简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急性肠缺血性疾病,且本病临床误诊率高,有报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死亡患者中90%系由于延误诊断所致[1]。我院消化科曾收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突发脐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便血1d,伴有出冷汗、黑朦,腹泻后疼痛稍有缓解,至入院前10次余,均为稀水样便,第3次大便中伴有大量鲜血,之后为黑便,有腥臭味,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未见呕血,入院查体:神志清,BP130/8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a余,最高160/120mmHg,平时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血压基本控制在14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有吸烟史40a,1包/d,嗜酒史40a,黄酒500g/d。Hb142g/L,RBC4.7×1012/L,WBC11.39×109/L,N0.448,L0.45,PLT279×109/L;粪常规:外观血液++++,隐血++++;电解质:K+3.3mmol/L。腹部平片、腹部B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因患者有剧烈腹痛伴便血、出冷汗考虑为缺血性肠病,...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误诊
  • 简介: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患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可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的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极易漏诊、误诊。现报告我院1例感染恶性疟原虫而被误诊的患者。

  • 标签: 疟原虫 发热 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