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18年海北州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为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采用流感病毒分离鉴定的方法进行病原学监测。结果2016-2018年海北州流感网络实验室共检测ILI样本3452份,检测出流感病毒阳性样本639份,总阳性率为18.51%。其中新甲H1亚型占37.40%、季节性H3亚型占43.50%、BV型占14.87%、BY型占4.23%。结论2016年海北州流感流行以新甲H1亚型和季节性H3亚型占优势流行;2017年海北州流感流行也是以新甲H1亚型和季节性H3亚型占优势流行株,但同时混合BV型流行;2018年海北州流感流行也是以新甲H1亚型和季节性H3亚型为优势流行株、但同时混合新BV、BY型流行。
简介:摘要对红河州成分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献血者资料根据献血者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按照采集人数、采集量分别进行统计其结果。结果成分献血者招募来看逐渐增加,单采血小板也在增加,其中多为医院亲友互助献血者。结论有针对性地改进采成分献血者招募,使更多的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无偿成分献血者。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巴州麻疹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2011-2020年巴州网络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病例的发病与季节、年龄、地区和人群分布等特征。结果 2011-2020年巴州麻疹发病率(0.53~17.94)/10万,平均发病率5.64/10万;2015-2016年麻疹疫情高发,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库尔勒市、且末县、博湖县、若羌县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高发。 结论 巴州2016—2020年麻疹报告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薄弱地区和人群,需继续加强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重视病例数据上报质量,及早发现、隔离及治疗传染源,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简介:背景:钉棒系统内固定已成为重建骨盆Ⅰ区及Ⅰ+Ⅳ区肿瘤切除术后骨盆环缺损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固定方式尚无统一的认识。不同固定方式的内固定失败率有所不同,其临床疗效比较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对比不同钉棒系统重建骨盆Ⅰ区及Ⅰ+Ⅳ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并评估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累及骨盆Ⅰ区及Ⅰ+Ⅳ区的肿瘤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5-69岁,平均(41.0±17.7)岁。所有病例均接受了骨盆肿瘤切除以及钉棒系统固定,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植骨或骨水泥强化。钉棒系统固定时,12例使用单棒双钉,30例使用双棒四钉。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及其他治疗情况、临床效果以及内固定失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3-168个月,平均(36.1±32.3)个月。6例患者出现了内固定失败,其中单棒双钉组4例,双棒四钉组2例。2例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其中1例进行了内固定拆除,另一例接受了内固定翻修以及自体腓骨植骨重建。双棒四钉组的内固定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棒双钉组(P=0.003)。内固定生存率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09),年龄≤21岁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较年龄〉21岁高。骨盆Ⅰ+Ⅳ区肿瘤切除组内固定失败率高于骨盆Ⅰ区切除组(P=0.007)。结论:骨盆Ⅰ区及Ⅰ+Ⅳ区肿瘤切除术后双棒四钉固定可以提供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稳定性,而单棒双钉固定的强度相对不足,内固定容易失败。对于年轻患者以及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建议采用钉棒系统固定联合自体骨移植的生物学重建;对于老年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需要放化疗的患者,建议采用钉棒系统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的机械性重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行择期结肠造口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结直肠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RP-HPLC方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片中的物质含量以及均匀度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分析目标物选MPC18作为本次探究所使用的色谱柱。提取出适量的甲醇和磷酸盐的混合缓冲溶液,溶液中含有磷酸二氢钾物质约1.35克,将这一物质放入到1000毫升的水中进行稀释,当完成了溶液稀释操作后,向稀释溶液当中加入约为4毫升的三乙胺,通过相应手段不断调节溶液的酸碱性,直至溶液的酸碱性被调节到3.5,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就能将最终所得溶液作为流动相使用。同时也要能调节好其它实验条件,要将检测分析过程中的检测波长度设定为253纳米,将实验柱温调节为30摄氏度,而进样量应为20微升。结果在运用RP-HPLC方法进行盐酸氟桂利秦片测定的阶段,当试样的浓度数值维持在3.6到24.5微克每毫升的条件下,分析数据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同时实验回收率数据的数值也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结论在使用RP-HPLC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的时候,能保证其分析结果准确性高、操作便捷性强、重复性良好,可以将这一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年~2016年甘肃省临夏州手足口病报告发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临夏州报告的手足口病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临夏州3453报告病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8年~2016年临夏州共报告手足口病3453例;2014年病例报告数最多,987例,2011年病例报告数最少45例。9年里报告发病率2.29~46.23/十万之间;5~7月份累计报告病例2732例,占79.12%;八县市中临夏市报告最多,1694例,占49.06%,最少为积石山县,129例,占3.73%;发病人群年龄最大35岁,最小1月龄,平均3.13岁。其中男2261例,女1192例,男女比为1.901;0~6岁内儿童3312例,占95.91%;散居儿童2561例,占74.17%,幼托儿童751例,其他141例;重症病例数6例,死亡2例,病死率0.58‰。结论临夏州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季节性、人群特征明显;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家庭中,病死率偏高,应引起高度重视;该病暂无特效疫苗上市,预防是关键;健康教育机构提前集中对城区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