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端对端肌腱修复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其他常用缝合技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0只成年白猪后足共40束肌腱,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应用不同的肌腱修复技术,分别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改良双线Kessler法、Tsuge法和Tang法。评价指标包括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和肌腱韧度。结果: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断裂抗张强度(150.25 ± 10.50 N)、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100.30 ± 8.20 N)以及肌腱韧度(12.55 ± 1.25 N/mm)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缝合法。结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肌腱抗张力和韧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尤其适合于需要早期肌腱活动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合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普通外科治疗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3例,结合患者的治疗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给予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缝合方式处理切口,对研究组患者则采用间断皮下及真皮内缝合的方法进行切口缝合,观察患者治疗时的缝合操作时间以及缝合后切口的完全愈合时间、缝合效果等。结果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时缝合的操作时间和缝合后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缝合有效率更佳。结论普通外科治疗中选择间断皮下及真皮内缝合方法比常规缝合方法对患者切口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腔黏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儿童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并总结我院口腔科2016年7月-2017年12月初诊的88例儿童口腔粘膜病的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病种及临床特征。结果88例儿童口腔粘膜病患者中男53例(占60.23%),女35例(占39.77%),共有10种儿童口腔黏膜疾病,其中发病率前3位的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创伤性溃疡、疱疹样口炎等。结论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多数以感染类疾病居多,口腔黏膜发病年龄有一定规律,其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应引起口腔医生的重视,应加强对家长及儿童纠正不良自伤习惯的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涉及为10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给予A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给予B组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A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恢复。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阴道内肿物脱出伴流血2天于2000—02—20入院。既往有脑外伤史,智力低下,耳聋,病史不详。孕4产4。入科时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外阴血染,阴道口见一肿物,色红,如鹅蛋大小,质中等,实性。肿物两侧未见输卵管陷凹,阴道内有新鲜血流出。宫颈呈环状,肿物与宫颈相连,根蒂粗。盆腔空虚,未扪及子宫。B超提示盆腔见不到子宫正常的形态,阴道内见一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临床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合并子宫内翻。经阴道将粘膜下肌瘤部分切除,纱布填塞使子宫回纳。术后阴道流血多,即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部分内翻成'瓶口'状,术中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子宫平滑肌瘤。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肺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并初步探讨如何合理的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方法本文通过我院2006-2014收治的10例肺粘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6例,中位年龄58岁.ⅠE患者5例,ⅡE患者4例,ⅢE患者1例,其中2例ⅠE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ⅠE患者接受放射治疗,1例ⅠE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术后化疗,3例ⅡE患者接受单纯化疗,1例ⅡE患者支持治疗,1例ⅢE患者接受化疗.结果中位随访47.5月,全组患者均存活,全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为80%,5年总生存为100%.结论肺粘膜相关淋巴瘤恶性程度较低,为惰性淋巴瘤,预后较好,因此采用创伤小、代价小而获益大的治疗手段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词淋巴瘤;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临床特征;治疗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6-02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缺氧对消化道粘膜损伤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从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300例进入高海拔地区的正常人群进行本次研究。300例研究对象中有男性127例,女性73例,年龄大约在21~54 岁,平均(36.28±8.31)岁。其中300例正常人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均为出现明显的缺氧反应,身体各项生理指标均为正常,心功能正常,消化道黏膜未见损伤。300例研究对象在进入高海拔地区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本次参与研究的300例对象对于本次研究流程全部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对于300例研究对象采取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进行血氧饱和度测试,并且对于出现不良反应人群进行了内镜检查。对于所有进入高海拔人群的进出时间、反应状况以及消化道反应都进行了详细并且定期的问诊和治疗。结果:男性与女性的高原反应与消化道反应分析可以看出,男性共有127人,其中98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7.17%,消化道反应有81人,消反占比为63.78%;女性共有73人,其中52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1.23%,消化道反应有37人,消反占比为52.68%。消化道反应内镜检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男性127人中,有胃出血33例,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糜烂17例;女性73人中,有胃出血19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胃糜烂5例。结论:高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低氧,紫外线强,气候多变,高原低氧导致了人体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上腹部疼痛、胃肠出血和消化性溃疡等出现消化道黏膜损伤问题,因此要加强对于高原缺氧反应的分析,有利于研究出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措施减少高原反应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