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对中青年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康复治疗中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及该治疗在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20-50岁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配合核心稳定性康复治疗训练,康复训练包括拉伸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使患者逐步达到身体柔韧,肌肉有力的状态,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评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患者功能和疼痛评分逐步下降,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用于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治疗,其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疗效保持良好。本课题首先进行拉伸训练,增强机体的柔韧性,训练难度适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再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指导患者主动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内在稳定性,起到缓解疼痛增强功能的作用。
简介:烯醇化酶同工酶均为胞浆二聚体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催化2一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γ3种亚基组成。而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γγ型,被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经研究证实,NSE的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阐述了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国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术前超声诊断检查,与术后的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00%,子宫腺肌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0%。两组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的PI、RI指数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BFV指数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进行诊断和鉴别,准确率高,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辅助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本院收治的84例特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应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及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特异性皮炎治疗中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及除湿止痒软膏,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筋膜健身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将50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外,通过教导告知患者利用网球、桌椅、哑铃等器具进行筋膜健身,每周两次,每次20分钟,追踪时长为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痛觉评分,采用下腰痛评定表(JOAscore)进行患者自我量化腰部功能障碍的调查表填写评分。期间定期回访患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回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6%,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抗-HCV特异性抗体的效果对照。方法:本单位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比对分析,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对照组(40例)给予ELISA法检测,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阳性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95.00%(38/40),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检测成本及检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符合临床统计学要求。结论:抗-HCV特异性抗体检测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的检出率均较高,但是,胶体金法的检测成本较低,检测时间较短,操作比较便利,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效果观察及特异性分析。方法 选用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试剂盒对120例疑似病患进行测定,考察阳性率和阴性率,灵敏度、特意性和准确度。结果 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方法感染阳性患者,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5%、17.5%、15%、12.5%;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度分别为46.1%、81.5%、70%。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方法分别为57.5%、15%、15%、12.5%;80%、96.7%、92.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分别为72.5%、5%、20%、2.5%;50%、82.5%、72.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的效果更佳且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简介:摘要: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肺癌患者数量占据癌疮首位,并且死亡率高。所以寻找癌症治疗方法迫在眉睫。在临床指南中,对于肺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方案非常模糊。术后无法进行有效的精准评估,并且复发频率高难以预测。其根本原因是尚未发现患者的癌细胞特征驱动基因。因此追踪癌细胞的复制与进化产生的不同癌细胞的类群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重点相继从组织水平,蛋白水平,RNA水平,DNA水平上探讨特征化肺癌细胞进行分割化治疗。本文通过比较四种检测原理明确在DNA水平上进行基因突变检测能够客观的研究癌细胞的生物学机制,从而实现对IA-IIB肺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明确驱动基因和继发基因突变,为寻找药物提供有力保障。手术后,对循环血液中残留肿瘤DNA进行深度测序,一次判断患者身上的微小残留病灶的多少。以此来评估治疗疗效以及预测复发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四个水平上的检测原理,发现只有DNA水平上进行基因检测最有前景,可成为癌症精准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