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分析。方法:将在我院ICU住院接受治疗,于(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时期)收治的患者总计66例,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并予相应的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33例患者实施常规观察与护理为对照组,而另33例患者则实施强化观察与护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p>0.05)无意义。而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结论:在ICU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后,运用强化观察与护理的方法,可明显的减少因为置管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获得更高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 PICU患儿 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研究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4月进入我院 PICU进行 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 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应用风险管理前后静脉留针时间、出现阻塞、外渗、意外脱出以及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针时间、出现阻塞、外渗、意外脱出以及静脉炎出现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于 PICU患儿 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极大的降低了出现风险的情况,提高了静置针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医疗的成本,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中根管预备四手操作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 2019年 2月 -2020年 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根管治疗 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 7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 n=37)与对照组( n=37) ,采用常规护理配合 3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根管预备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37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根管治疗过程中采用四手操作护理效果较理想,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ICU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 ICU收治的 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0.00%,明显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 7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的患者,探究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01-2021.12)的中长导管静脉留置针输液置管病患,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A组,为病患进行常规护理,并观察记录护理效果;另一组为B组,实验开始之前进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观察并总结,为本组病患制定优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记录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观察并统计,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病患的各项并发症(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A组病患。结论:通过对两组观察时间范围内的病例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的患者,在置管期间容易发生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相关并发症,对其采用针对性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 J”管出院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5 月于我院行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 J”管出院的患者 7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患者,观察组 39例,对照组 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 J”管出院患者中具有良好效果,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获得更高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