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康复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护理前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护理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意义。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0月200例接受药物咨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200例未接受药物咨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药学服务满意度;药物作用机制知晓率、药物用法知晓率、药物配伍知晓率、药物副作用知晓率;用药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学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作用机制知晓率、药物用法知晓率、药物配伍知晓率、药物副作用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关于药物机制、用法、配伍和用药差错发生率等方面的知晓率,有效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促进患者用药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探究其感染原因,并且对于相关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并且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2122例,其中,产科手术患者988例,妇科手术患者1134例,对于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对于针对性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2122例患者中,感染例数141例,感染率为6.64%,其中,988例产科手术患者中,感染例数29例,感染率为2.93%,妇科手术1134例患者中,感染例次112例,感染率9.87%;对于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妇科手术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分别为56人和40人,占到感染例数的50%和35.71%,而产科手术患者中,同样以呼吸道和泌尿道部位感染的患者居多,分别为11例和9例,占到感染例数的37.93%和31.03%。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所有141例次的感染患者中,有81例患者住院超过10d,占57.44%,有37例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为10d~4d,占26.24%,23例患者住院不超过3d,占16.31%。结论对于妇科手术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提前采取抗感染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强病房卫生,可以较为显著地降低妇产科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经相关治疗之后,其临床不良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用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质平均上升(20.03±10.02)g/L,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异常的患者,其均在用药2周~3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导致患者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与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应加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视,改善饮食结构,采用叶酸以及维生素B进行积极的治疗,以此缓解其临床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53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配合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药学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临床高血压患者配合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药学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睡眠中发作性症状的脑电图特征以及同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58例睡眠中发作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夜发性额叶癫痫的痫样波检出率为57.14%,而梦魇,夜惊,睡眠肌阵挛与夜游症的痫样波检出率分别0%,16.67%,10.52%与0%,其中夜发性额叶癫痫的痫样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梦魇,夜惊,睡眠肌阵挛与夜游症(P<0.05)。结论不同的睡眠中发作症状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睡眠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中可按照脑电图特征诊断睡眠中发作症状的不同疾病类型,由此可以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就医的病患78例,并且于2016年6月护理开组同时落实预防策略,将落实前的病患临床资料列为本次研究的参考组,而落实后的患儿临床资料列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统计各组病患护理感染因素,同时计算护理感染事件产生情况,并且进行组间数据对比。此外,对于研究组病患单独统计感染部位。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感染事件产生要远远少于参考组,其中护理操作失误、抗菌药物滥用以及护理预防措施不足是诱发感染事件产生的主要因素,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病患主要的感染发生部位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系统。结论护理操作失误、抗菌药物滥用以及护理预防措施不足是诱发心内科护理感染事件产生的主要因素,应当值得重视,并且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有效的护理预防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组。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全面组给予全面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临床总有效率;(2)护理前后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3)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全面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全面组护理后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3)全面组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老年痴呆吞咽障碍给予全面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减少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所收治的100例ICU压疮高危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护理满意率;(2)压疮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压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结果(1)B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比A组高,P<0.05;(2)B组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比A组迟,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比A组少,P<0.05;(3)B组压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显著比A组低,P<0.05。结论ICU压疮高危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延迟压疮发生时间,减轻压疮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提供的15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收集158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使用抗菌种类、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发生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科室等情况进行整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有六种,其中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前三种药为喹诺酮类、B-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占比分别为42.41%、32.91%、7.60%,不良反应发生最少占比为2.5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附属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全身性不良反应,其中不良反应较高的为消化系统占33.54%,不良反应发生最低的为心脑血管系统占6.96%。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大部分在用药1天之内发生,其他在用药1天后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也逐渐减少。在抗菌药物的常用科室中,内科、儿科、外科的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占比分别为25.4%、20.87%、17.28%,在众多用药科室中不良反应占比最低的科室为五官科,占比为11.40%。结论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用,强化给药方法和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相关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列入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螺旋CT扫描护理,研究组在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进行护理后,研究组在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状况对于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明显影响,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