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际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进行数量、性别以及年龄的统计,并归纳出960例患者进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次数,以及发生检验失误的例数,并分析失误的原因和阶段分布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960例患者共进行临床检验1689次,其中共有398例患者出现了检验失误,占比23.56%。398例患者发生检验失误的阶段分别为检验准备阶段、样本采集阶段、样本处理阶段以及检验设备阶段,其中检验准备阶段中由于患者行为不当导致检验失误的例数为253例,占比63.56%,由于药物影响作用导致检验失误的例数为14例,占比3.51%。可见临床检验的质量与检验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结论影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相对较多,以临床医学检验阶段为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中,应加强对临床医学各检验阶段的控制,从而提高我院临床医学检验的总体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6年7月-2016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后,存在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后,消毒合格率和洗涤合格率显著优于实施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实施后,相对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感染率显著降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显著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预防感染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社区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社区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5%低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按照质量控制路径进行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64例,按盲选原则均分成实验组32例,按照质量控制路径护理,对照组32例,按照常规方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暂无出血征象时间、抢救成功率、病情稳定转入病房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暂无血征象时间为(12.01±1.04)h,对照组为(31.67±1.78)h。在病情稳定转入病房时间上,观察组为(26.21±1.25)h,对照组为(40.11±1.56)h,比较可见两组时间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病例书写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上,比较可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遵照质量控制路径对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保证抢救的成功率,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联合护理质量控制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起在我院供应室施行精细化管理联合护理质量控制,回顾性分析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精细化管理联合护理质量控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与临床科室对供应室满意度的差别。结果精细化管理联合护理质量控制前后供应物品的完好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联合护理质量控制前后前后服务态度、科室有效沟通、无菌物品及时供应、无菌物品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实施精细化管理联合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提升供应室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间,我中心收集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合格标本情况、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应对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本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计109份,所占比例为9.9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所占比例最高(P<0.05),其次为水样标本、分泌物标本、食品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包括样本采集方法错误、送检不及时、样本运送方式不当等因素。结论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应采取多样化质量控制对策,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进一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