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案的分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溶栓情况发现,应用瑞普替酶治疗的试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症状,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肌酶及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100例从2013年1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的血清中心肌酶和胱抑素C水平等进行检测,并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上物质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中心肌酶与脑钠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胱抑素C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此外,ST段抬高型患者与非抬高型患者间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及胱抑素C水平均出现了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将心肌酶和胱抑素C水平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是可行的。
简介:了解志愿者动机的一般情况,探究志愿者动机和组织承诺的关系。采用志愿动机问卷和志愿者组织承诺问卷对360名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志愿者动机总分得分为(165±22)高于问卷平均水平;②志愿者动机总分在不同性别、婚姻状况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年均服务次数(F=7.976,P〈0.001)和家庭住址(F=12.877,P〈0.001)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志愿动机总分和除职业发展外的各维度均与组织承诺呈正相关(p〈0.05);④志愿动机总分与各维度和其他人口学变量可以解释组织承诺25.8%的变异。结论:志愿者动机水平较高,受到服务次数、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影响,并能对组织承诺起到预测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基本信息详细调查深入了解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方法选取社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走访调查进行研究工作,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和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能力等具体情况以问卷走访调查方式进行。结果社区老年人的学历都比较低,而且身体情况都出现了不同的疾病症状,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比较多;而且他们与自己的子女都有联系,很多老年人还能帮忙照看孩子;老人购买的主要物品是生活用品和蔬菜水果。社区里大部分老年人都需要卫生服务,有很多老年人都关注健康问题但是只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定期去体检,一半以上的老年人都出现体重超标的情况,多数的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结论社区老年人都有健康问题,大部分老年人都有慢性疾病,有的甚至有2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症,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体重超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检验心肌酶谱阳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采样进行心肌酶谱检测10987例次。回顾性分析,将心肌酶谱检验结果阳性者纳入阳性组,余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阳性2586例、阴性8401例。冠脉综合征OR=11.55,95%CI(1.8612~68.237)、慢性心力衰竭OR=1.765,95%CI(1.975~2.476)、水电解质紊乱OR=1.307,95%CI(1.486~3.576)、呼吸困难OR=1.196,95%CI(1.259~2.421)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干扰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进行治疗,探讨分析对血清炎性介质、心肌酶谱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月入我院进行住院的100例肺炎患儿,经随机数字分配成两个组,每组各50例,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医院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个性化护理手段,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炎性介质、心肌酶谱、肺功能明显变化,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疗效明显提高。结论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实施氨溴索药物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中聚集蛋白聚糖酶-1(Aggrecanases-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以及Ⅱ型胶原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例先天性腰椎管狭窄需行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并以同期住院的4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其中29例DallasCT椎间盘造影Ⅱ级患者为实验1组,19例DallasCT椎间盘造影Ⅲ级患者为实验2组。分别对三组患者开展Aggrecanases-1、TIMP-3以及Ⅱ型胶原等临床检验,观察各组间指标表现差异,并分析相关临床检验的开展价值。结果三组患者的Aggrecanases-1、Ⅱ型胶原以及TIMP-3细胞因子在正常髓核及纤维环破裂的髓核组织中均表达,且表达存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grecanases-1、TIMP-3以及Ⅱ型胶原等指标的表达与纤维环不同破裂程度的椎间盘有密切关联,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有良好的评估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CD44、EGFR、nm23在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在胃癌侵袭和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患者,其中75例胃癌患者,25例正常健康人并分为胃癌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和正常胃粘膜组中CD44、EGFR、nm23表达情况变化,并分析三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CD44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33%(28/75)和0%(0/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GFR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3%(37/75)和16.00%(4/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3、nm23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33%(34/75)和84.00%(21/2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胃癌组织中CD44、EGFR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nm23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2、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与CD44、EGFR表达情况呈正相关;与nm23表达情况呈负相关。3、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CD44、EGFR的表达起促进作用;nm23表达起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及Rasp2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胃癌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24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P53及Rasp21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P53蛋白荧光指数为(1.0±0.2),表达均为阴性;研究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8.5%;胃癌分化程度与胃癌P53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对照组Rasp21蛋白荧光指数为(1.0±0.1),表达均为阴性;研究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1%;胃癌分化程度与胃癌Rasp21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P35蛋白与Rasp21蛋白表达呈现正相关。结论在胃癌疾病判断中,联合检测P53及Rasp21蛋白表达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判断疾病恶性程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浆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检测脑钠肽和血尿酸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慢性心衰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对两组受检者的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分析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脑钠肽和血尿酸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脑钠肽和血尿酸与LVEF呈负相关,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