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在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CA-IgA及EA-IgA。比较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时对鼻咽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VCA-IgA、EA-IgA、EBV-DNA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8.33%、84.04%,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8、13.561,P均<0.05);在鼻咽癌各分期中EBV-DN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对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均可达100.00%。结论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且检测结果互补性较强,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放性骨折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及抗生素敏感性,以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8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清创前及清创后进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对主要致病菌进行总结,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及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8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培养出的菌株阳性率显著低于清创前(P<0.01)。在伤口分泌物标本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头孢他定等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开放性骨折伤口分泌物培养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及时的清创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积极意义。临床应参考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方法对218例经实验室确定为EBV感染的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症状以支气管肺炎多见62例(28.44%),其他依次为支气管炎42例(19.27%)上呼吸道感染31例(14.22%)发热22例(10.09%)肺炎18例(8.26%)惊厥15例(6.88%)急性喉炎11例(5.05%)急性肝炎7例(3.21%)淋巴肿大6例(2.75%)猩红热4例(1.83%)。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急性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的小儿急性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分析,使用ELISA法检查,检测EBV-VCA-IgM,阳性110例。结果110例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占5.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4例占40.0%,淋巴结炎9例占8.2%,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28例25.5%,病毒性脑炎4例占3.6%,病毒性心肌炎6例占5.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占6.4%,过敏性紫癜5例占4.5%,川崎病1例占0.9%。结论小儿急性原发性EB病毒感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的严重损伤,及时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s,EBVaGC)和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etativegastriccarcinomas,EBVnGC)VEGF的表达,同时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BVaG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例EBVaGCs、45例与之相匹配的EBVnGCs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相关基因(核抗原EBNA1和EBNA2编码基因,潜伏膜蛋白LMP1编码基因,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的表达。结果①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72.41%(42/58),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7.93%(51/58)(P=0.022);EBVaG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13),明显高于EBVnGC组织68.9%(31/4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②13例EBVaGCsEBNA1mRNA均为阳性,而EBNA2和LMP1mRNA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例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结论①EBVaGC及EBVnGC中高表达VEGF,但是EBVaGC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程度不如EBVnGC②EBVaGC组织中LMP1和EBNA2表达阴性,与c-myc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可通过转化细胞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高渗盐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分泌物清除效果的影响,分析有效的护理办法。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37例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研究组20例患者采用雾化吸入高渗盐水清除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对照组17例患者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处理,对比两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分泌物清除效果,针对治疗期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建议。结果研究组,显效13例、有效5例、一般2例、无效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情况优于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一般2例、无效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高渗盐水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分泌物清除有显著疗效,实用性、安全性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护理工作中的不良反应及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特异性肠道病毒抗体)在缓解患者口腔疼痛及促进口腔疱疹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在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口腔疼痛及疱疹恢复情况,观察时间为5.5天。结果使用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特异性肠道病毒抗体)的患者口腔疼痛缓解及疱疹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为93.33%,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特异性肠道病毒抗体)对患者的口腔疼痛及口腔疱疹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孕不育症夫妇生殖分泌物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例不孕不育夫妇(试验组)和65例正常夫妇(对照组)进行衣原体和支原体培养,然后比较分析衣原体的检测;支原体的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精液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两组夫妇的男性尿道感染率相比,试验组(46.03%)比对照组明显要高;两组的女性不孕的宫颈感染率相比,试验组(52.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47.12%)与对照组在25~29岁这个年龄段的感染率相比,P<0.005,前者明显比后者高。结论在不孕不育症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感染率最高,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精子的成活率和活动率,并且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无不洁性接触也有可能发生生殖道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B病毒抗体与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8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另取4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ELISA方法、PCR荧光定量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EBV四种抗体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结果观察组EBV-DNA与VCA-IgM联合检测仅一项结果为阳性的有79例(97.5%),两项同时为阴性的有2例(2.5%)。观察组VCA-IgM阳性率(92.6%)是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对照组VCA-IgM均为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中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价值,联合行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能显著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800例农村已婚计划怀孕妇女血清抗风疹病毒IgG(RvIgG)抗体检测,筛查风疹病毒易感人群,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抗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2478例,阳性率88.5%;RvIgG抗体阴性322例,阴性率11.5%。讨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获终生免疫力。RvIgG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有免疫力;RvIgG阴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无免疫力,在孕期易感染风疹病毒。因此在孕前开展抗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对计划怀孕妇女风疹病毒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1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并收入院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患者均在耳内镜下使用了鼓膜切开置管术,吸出积液,将通气管经切口伸入中耳腔行置管术。B组16例患者使用耳内窥镜行鼓膜切开排液冲洗鼓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15例患者中,得到治愈有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7%;B组16例患者,其中治愈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所有康复患者中有2人发生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5.38%;而B组患者有5人产生并发症,病情复发人数有6人,复发率为54.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切开置管术相比鼓膜切开冲洗鼓室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较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认真分析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结果,总结各种类型阴道炎的不同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妇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涂片镜检和BV检测,镜下观察滴虫、真菌、BV。结果78例阴道炎患者中正常12例,占15.38%,真菌阴道炎10例,占12.82%,滴虫性阴道炎19例,占24.36%,BV29例,占37.18%,其他阴道炎8例,占10.26%。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比例均高于真菌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通过阴道清洁度检查发现,Ⅰ~Ⅱ度清洁29例,占31.18%,Ⅲ度清洁16例,20.51%,Ⅳ度清洁33例,占42.31%。结论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以有效地诊断阴道炎,在确定阴道炎类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非A与非B型肝炎的替代实验,一些乙肝低流行率发达国家开始对献血者血液进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随着献血者血液HBV核酸检测在许多国家相继开展,血液anti-HBc筛查仍需根据各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及受血者的免疫状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