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骨肉瘤患者3年死亡率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青少年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3年死亡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青少年骨肉瘤患者3年死亡率为35.0%,在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在KPS评分、肿瘤最大径、病理性骨折、治疗方法和TNM分期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KPS评分<70分、肿瘤最大径≥6cm、有病理性骨折、单纯手术和Ⅲ+IV期患者3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KPS评分≥70分、肿瘤最大径<6cm、无病理性骨折、综合治疗和Ⅰ+Ⅱ期患者。KPS评分<70分、肿瘤最大径≥6cm、有病理性骨折、单纯手术和Ⅲ+IV期患者3年死亡率均为3年死亡率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青少年骨肉瘤患者3年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KPS评分、肿瘤最大径、病理性骨折、治疗方法和TNM分期,KPS评分<70分、肿瘤最大径≥6cm、有病理性骨折、单纯手术和Ⅲ+IV期患者3年死亡率均为其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急救时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吸氧及基础的对症治疗。常规组对患者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联合硝酸酯类药物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患者加服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药物,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6.4%,实验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心力衰竭的急救治疗中,加服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药物,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6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常规抗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重症心力衰竭治疗,随访期为6个月,采用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值(SBP)、舒张压值(DBP)评估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R、LVEF、SBP、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R、LVEF、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在临床中的具体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和对照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无贫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征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贫血原发病与伴随疾病方面以及治疗后在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原发病与伴随疾病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位居前列,贫血日渐成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防止贫血成为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某段时期的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重症心理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64例),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或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常规的治疗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因此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将60例高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5岁以上)和老年组(年龄60~85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高龄老年组患者以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症居多,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瓣膜病、高脂血症较少;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TG(甘油三酯)、SV(每搏输出量)更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白蛋白以及贫血,是引起高龄老年心衰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需要积极的控制以上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对高龄老年心力衰竭起到更好更有效的防治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收缩性心理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0月收缩性心理衰竭患者7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36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患者有效19例,显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9.23%。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进行辅助性治疗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低电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同一年龄段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确定诊断后行心电图检查,收集两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将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QRS间期以及QTc间期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QRS间期、QTc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简便,准确性高,且表现为QRS波群低电压情况能够反应患者CHF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21.2±5.21)次/min、心率(87.3±5.43)次/min、血氧饱和度(93.5±6.3)%、氧分压(72.6±3.71)mmHg、二氧化碳分压(53.2±2.61)mmHg等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且前后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2例无效、14例有效、30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轻患者心脏负荷,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纠正缺氧、缺血、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促进心理衰竭的恢复,且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价值,辅助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73例患者设为试验组,选择7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比组,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综合分析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组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0%和97.14%;以临床诊断为最终金标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值为0.94。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性较高,对辅助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高、低龄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增强临床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搜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120例HF患者资料作观察统计,根据患者年龄段的不同分为高龄组(≥80岁)、老年组(≥60岁且<80岁)和成年组(<60岁),分析三组的临床特点。结果高龄组由于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气候变化、不稳定高血压及其他因素诱发的概率相比其余两组均显著提高,而由于劳累诱发的概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由于呼吸道感染诱病的概率相比成年组高,由于劳累诱病的概率则低于成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老年组及高龄组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呼吸困难,分别占%、%和%,其次为咳嗽,分别占%、%和%,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段不同,诱发HF的因素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一旦罹患HF,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临床需充分结合患者年龄特点加以区分,从而提高对HF的诊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