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颈部肿块患者22例。采用磁共振仪检查。结果本次研究中确诊的炎性病变有7例,包括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腺样体肥大2例,结核性肉芽2例。良性肿瘤有10例,包括腮腺混合瘤3例,脂肪母细胞瘤3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腮裂囊肿1例,脂肪瘤1例。恶性肿瘤有3例,包括喉癌1例,转移性肿瘤1例,鼻咽癌1例。本次研究中诊断准确率为90.90%(20/22),1例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无辐射、迅速的诊断方式,对颈部肿块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睡眠剥夺(sleep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需要的一种情况。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试图解开睡眠这一最基本生理活动的内在机制,但因大脑是一个极度精细复杂的结构,其机制目前仍未被人类破解。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压力增加,越来越多人受到睡眠质量低下的困扰,SD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非侵入性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定量分析大脑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而且能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众多研究SD机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视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sting-statefMRI,rs-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及人脑连接组分析方法等技术在SD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IM技术在胸椎MRI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238例脊柱扫描图像,分两组进行MRI图像的回顾分析。MRI机为1.5TMAGNETOMESSENZATIMSystem超导型磁共振机,使用相控阵脊柱线圈,TIM技术,运用TSE序列分别行颈椎加胸椎或腰椎加胸椎矢状面T1W、T2W成像,后用composing软件无缝连接。与单段胸椎成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组181例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全胸段脊椎、脊髓的解剖形态,病变位置清楚可见,图像信号均匀,无错误连接符号等169例,合格率93.37%。第二组57例单段胸椎成像中,合格42例,合格率73.68%。结论TIM成像无缝连接技术在胸段脊柱磁共振成像特殊运用,能显示全段脊柱、脊髓影像,对多发病变的搜寻及其病变的准确定位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RI(0.15T)对50例颅脑疾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肿瘤性病变40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做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注射了Gd-DTPA顺磁造影剂,通过增强前后M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增强扫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性病变中明显强化占82.5%(33/40),轻度强化占7.5%(3/40),无强化占10%(4/40)。非肿瘤性病变中无一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占30%(3/10),无强化占70%(7/10)。经卡方检验,肿瘤性病变强化明显,与非肿瘤性病变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及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助于显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和数目,有助于鉴别肿瘤有无术后复发或残留,是MRI检查颅脑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Ulrich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体会,探讨其在磁共振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MRI增强检查的患者3539例,其中男1841例,女1698例,年龄8-86岁。因静脉留置针易于操作和固定1,故受检者均采用20-22G密闭式留置针行手臂静脉穿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159例采用德国UlrichMississippi(XD2000)造影剂注射器,注射模式生理盐水-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1380例采用老式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模式对比剂—生理盐水。两组都根据检查部位及病人体重,设置流速、流量、剂量及注射时间。结果A组2例因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高压注射器停止注射,打开卡关后继续注射,2例少量生理盐水外渗,高压注射器停止注射,重新穿刺后再注射,都获得了满意图像。B组有5例药液外渗,3例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注射时留置针针头破裂,重新注射后顺利完成检查,图像满意。结论Ulrich高压注射器能精确的调节造影剂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灵敏度高,准备时间短,排气快,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病人等候时间,减少药液用量,减少病人的费用。因此熟练掌握Ulrich高压注射器使用性能、操作技巧和各项护理,能提高影像质量,增加病变诊断率。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