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预防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5例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妈咪爱干预组、金双歧干预组、对照组。妈咪爱干预组在出生30分钟开奶后给予口入妈咪爱0.5g/次,每天三次,连续7天;金双歧干预组在出生30分钟喂奶后给予口入金双歧0.25g/次,每天三次,连续7天;对照组只进行母乳喂养。三组新生儿每天测量一次胆红素。结果妈咪爱干预组总胆红素≥12.9mg/dl的占7.7%,金双歧干预组总胆红素≥12.9mg/dl的占8.5%,对照组总胆红素≥12.9mg/dl的占31%(P<0.05);黄疸持续时间妈咪爱干预组为(6.5±3.7)d,金双歧干预组为(7.0±3.5)d,对照组为(9.2±4.7)d(P<0.05)。结论早期新生儿口服妈咪爱、金双歧等微生态制剂有助于胆红素代谢,减少新生儿胆素增多,降低黄疸持续时间,避免胆红素过高对新生儿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到本院就治的82例小儿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两组,抗生素组40例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微生态制剂组42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抗生素组发生腹泻11例(27.50%),微生态制剂组发生腹泻4例(9.52%),微生态制剂组继发腹泻率少于抗生素组(P<0.05);微生态制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抗生素组为75.00%,微生态制剂组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组(P<0.01)。结论对小儿肺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能显著降低腹泻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干预新生儿黄疸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实验组另外加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比较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黄色粪便的时间和出生三天后黄疸高峰期的值。结果实验组在48小时内和48-72小时内第一次排黄色粪便的新生儿多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皮测黄胆指数13~15mg/dl的有20例多于对照组的10例,实验组经皮测黄胆指数16~18mg/dl的有30例多于对照组的15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安全可靠,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育龄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诊疗方法及微生态状况。方法用革兰染色法检查13856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并进行Nugent评分。进一步细菌培养了解菌群分布。结果13856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阳性3963例,阳性率28.6%;阴道毛滴虫阳性142例,阳性率1.02%。Nugent评分正常(0-3分)8172例(58.98%),临界(4-6分)3546例(25.59%),细菌性阴道病(BV)(7-10分)2138例(15.43%)。结论妇科门诊妇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不足,阴道微生态状况有待改善。抗感染不是阴道微生态失衡系列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相反,感染是制止感染的最好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采用微生态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性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儿科接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200例,其中10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症支持性治疗药物为抗生素治疗,另100例患儿为探究组,患儿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使用培菲康。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78.00%),和探究组患儿总有效(93.00%)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儿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总体效果十分满意,满意度达(92.00%),和对照组(77.00%)显著更高一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生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可以有效的预防患儿出现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和感染状况,并分析感染病原体。方法以1763例妊娠期妇女为对象,所有妇女均接受常规妇科检查,记录生殖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对感染者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本组生殖道微生态正常635例(36.02%);生殖道微生态异常1128例(63.98%),其中生殖道感染518例(29.38%)。生殖道感染者中,单纯型感染386例,占感染者比例74.52%;混合型感染132例,占感染者比例25.48%。UU、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结论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在妊娠期妇女中较为常见,发生生殖道感染的风险较高。宜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针对性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的临床情况和微生态特征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的36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临床诊断及阴道微生态检测情况。结果本组3613例患者中,检出AV患者112例,占比3.1%,包括单纯性AV有27例(24.1%),AV混合感染85例(75.9%),其中,AV+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0例(44.6%),AV+滴虫阴道炎(TV)30例(26.8%),AV+细菌性阴道病(BV)3例(2.7%),AV+TV、VVC有2例(1.8%)。AV患者的阴道乳杆菌功能均存在异常,伴炎性反应,以优势菌群居多,占到84.8%。结论AV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阴道病症,易合并其他感染;微生态表现为需氧菌增多,乳杆菌功能异常伴炎性反应,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阴道微生态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防治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生后24小时给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比较分析实验组及和对照组各时间点胆红素水平,光疗发生率,胎便转黄时间。并同时对比微生态制剂治疗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生后48小时后胆红素水低于对照组,光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峰值较对照组低,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防治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观察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患儿共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在不影响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用双八面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在应用双八面蒙脱石散的基础上再加用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比较两组患儿显效率、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4.4%,发生例数占儿童获得性消化道感染的12.4%。抗生素使用种类中头孢三代发生率最高,其中最易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为头孢派酮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婴儿发生率最高,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患儿一半以上,故呼吸系统组中,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最多见,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可重建正常菌群.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抗生素可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调,尤其对婴儿使用抗生素有必要监测其肠道菌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重视微生态疗法的作用,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金州新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不同生态环境蝇类种群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4-11月采用捕蝇笼法调查不同环境蝇种构成和种群密度、重要蝇种季节消长。结果金州区常见蝇种有4科8亚科12属15种,优势种依次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巨尾阿丽蝇、家蝇、黑尾黑麻蝇,平均密度为19.04,活动高峰期为6-9月,密度指数最高的为居民区(39.96),其次是绿化带(32.08)、农贸市场(13.67),最低的为餐饮外环境(4.75)。结论金州地区蝇类种群密度较高,活动季节较长,种类较丰富。防治工作应以5-10月为重点,并充分考虑丝光绿蝇、厩腐蝇、黑尾黑麻蝇、大头金蝇、家蝇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