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0年全州疾控系统的人员、设备、卫生检验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红河州现有1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编在岗663人。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5-45岁年龄段272人,占41.0%;职称以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为主,占64.1%;学历以大专(292人)、中专及以下(264人)为主,分别占44.0%、41.9%;州级设备与国家标准相差36.10%,县市与国家标准相差54.74%。结论全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与现行工作要求还存在差距,应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能力建设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西州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防治现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西州年龄65岁以上的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为其开展高血压疾病普查,同时分析高血压发病率、治疗率、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1300例,其中325例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为25.00%,包括162例男性患者和163例女性患者;男女发病率以及不同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高盐膳食、饮酒和遗传因素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需对完善制度和措施进行建立,从而使高血压病得到更为有效的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州区2016年法定传染病流性特征,为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利州区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年利州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2062例,发病率为372.64/10万,较上年下降19.92%。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6月份达最高峰;发病年龄主要是0~5岁和15~79岁年龄段,以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为主;报告幼托儿童病例占22.60%,散居儿童占21.39%,农民占20.47%;市城区经济较发达乡镇、办事处发病数较多。结论2016年利州区传染病疫情总的趋势比较平稳,无大的疫情暴发,与上年比,发病率有所下降,今后除进一步落实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外,应加强农村居民卫生知识宣传;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防控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以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5年-2011年我站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2005年-2011年我站无偿献血者调查统计显示,初筛阳性者45例,其中37例复检确诊为抗-HIV呈阳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9-2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已婚多于未婚,自由职业人员最多.结论为保证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血站在选择试剂时要选择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的试剂,同时检测人员一定要做好血液检测初筛和复检质量,以避免抗HIV阳性血液的漏检漏报。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在无偿献血招募、体检征询、献血者管理、血液检测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统计黔西南州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分析该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0~2014年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69%,梅毒感染者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感染者年龄主要在35岁以上;感染者职业以农民及服务行业为高发人群。结论黔西南州近几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流行趋势处于平稳趋势,针对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现状,认真做好献血者征询、体检和血液筛查,确保血液质量,防止输血性传播梅毒等有效应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巴州地区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1174例;对照组1290例。对所有纳入对象检测PWV、ABI及其他辅助检查,并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探讨PWV及ABI与CHD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CHD组PWV水平(1648.55±125.78)cm/s显著高于对照组(1325.87±113.69)cm/s,PWV升高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ABI水平(1.00±0.07)显著低于对照组(1.53±0.26),ABI降低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相关因素后,PWV升高及ABI降低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82,95%CI2.127—4.851,P<0.05;OR=2.218,95%CI1.575—3.419,P<0.05)。并且CHD组中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PWV随之升高,ABI随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PWV升高及ABI降低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WV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ABI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负相关性,可以用作初筛CHD的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昌吉州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CT临床诊断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追踪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问卷调查表。结果X线胸片检查有59例出现轻重不等弥漫性网状结节占58.42%,13例有蜂窝变改变占12.87%,9例出现磨玻璃样改变占8.91%,11例有胸膜增厚占10.89%,14例出现膈影抬高肺容积缩小占13.86%。CT及HRCT扫描CT可见病变累及上叶和下叶,中下野明显较多,背侧更为明显,呈清晰的外周分布,重者或涉及肺中带。1。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临床CT临床诊断非常重要,其肺部CT表现及病理改变为为深入和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与转归工作提供一线临床基础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促进均衡的人口动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死亡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弃女婴归类为意外死亡。结果(1)2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ENMR)、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呈下降趋势,但近年出现平台(瓶颈)期。(2)死亡构成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69.3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56.0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1.97%,20年间这种结构无明显变化。(3)第一位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为出生窒息、肺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均为肺炎。(4)各年龄段前5位死因由感染、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腹泻与破伤风引起。结论死亡率下降缓慢及导致儿童死亡原因持续存在,出生窒息、肺炎是新生儿期第一位死亡原因,2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趋向小龄化,扭转新生儿死亡尤其早期新生儿死亡是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诸暨市粉尘对接尘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程度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为今后的防尘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63年1月至2010年12月诸暨市的尘肺病人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累计尘肺病人296例,其中死亡57例,现患239例。分布以其他系统(个体)占首位(45.62%),其次是冶金系统(20.95%),民政系统(复退军人)占第三位(19.93%)。工种分布以凿岩工为主占81.76%。296例尘肺病患者中尘肺合并肺结核43例,尘肺合并肺结核率14.53%,Ⅲ期矽肺合并肺结核率明显高于Ⅱ、Ⅰ期。尘肺病患者死亡57例,病死率为19.26%,其中死因以肺心病居多(54.38%)。结论在冶金、建材、民政和其他四个系统(个体)中的凿岩工加强防尘工作是我市今后的防尘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应加强防尘宣传教育工作,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改善劳动环境与劳动条件,加强通风防尘,加强接尘工人的个体防护,减少粉尘的吸入,对接尘工人实施定期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