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宫腔镜下应用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作用和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复发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实施分组治疗,均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并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接受相同治疗,复查后再次分离粘连。将两组疗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3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2月,轻度组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随时间逐渐增加,各时间段轻度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两组月经量均显著增加,经期均延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应用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对心肌酶谱(AST、LDH、CK、LD-1、HBDH、CK-MB)测定的影响。方法用三种试管分离胶促凝管、肝素锂抗凝管与普通干燥管分装全血与混合血清,37℃水浴1.5与3小时后测定心肌酶谱。结果37℃水浴3小时内,全血标本随时间延长,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心肌酶谱中的LDH、HBDH与LD-1均有上升趋势,分离胶管组则相对比较稳定。同一时间段,混合血清分离胶管组、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间心肌酶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标本三种试管间AST、CK与CK-MB无显著性差异(P>0.05),LDH、HBDH与LD-1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的化学成份对心肌酶谱本身影响不大,但可有效延缓血细胞内心肌酶析出,比较起来,分离胶管因为隔开了血细胞与血清能更接近标本采集时的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2年住院部分离菌株的种类及其药敏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共收集到2494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革兰氏阴性菌1504株,占60.30%;革兰氏阳性菌917株,占36.77%,真菌73株,占2.92%。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6.32%、14.3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远低于国内多数文献报道(>50%)。检出的23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检出率为10.13%,远低于国内某些文献报道(>50%)。261株表皮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87例,检出率为71.54%。结论由于各种细菌耐药情况差别较大,建议临床积极开展细菌培养,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有针对性用药,以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控制医院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重症医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以指导今后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本院2011年—2012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20株,革兰阴性菌68株,占56.67%;革兰阳性菌45株,占37.5%;真菌7株,占5.83%。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菌群,P<0.05,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多黏菌素E的敏感度比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比较低。结论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对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并且这类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要提高对本院耐药性的临床监测,并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促分离运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别利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8周按照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上肢BrunnstromⅣ~Ⅺ期的例数来评价两组患者分离运动的恢复情况。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分离应激对幼年大鼠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关系,为儿童早期心理问题导致疾病的早期诊断或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把幼鼠分为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应激组幼鼠生后第2天起,即与母亲每天分离3小时,分离持续21天,而对照组不作处理。6周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皮质酮的浓度。结果应激组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酮的浓度升高(P<0.05),5-羟色胺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母婴分离作为早期心理应激使幼年大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可能是早期心理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一组为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在采血、检验上采用的是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真空玻璃采血试管,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检测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两组患者血液检测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CRE、UA、CO2CP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准确率高,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分离纯化比较。方法对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采用序列酶消化及EDTA整合法进行分析纯化,并进行染色,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骨细胞有多个突触结构,形态比较丰满,呈现树枝状和星状,细胞之间都是通过突触相互连接的;成骨细胞呈现纤维细胞状形态和梭形细胞形态;经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骨细胞表达量低,为浅棕色,成骨细胞表达量高,为深棕黄色;经过BGP免疫荧光染色,骨细胞表达高,成骨细胞表达低;经过ALP免疫组化染色,成骨细胞的ALP活性高于骨细胞,呈现棕黄色。经过ALP活性检测,骨细胞ALP活性低于成骨细胞,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列酶消化及EDTA整合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保存条件对分离胶采血管血清生化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分离胶采血管采集20例志愿者血样,每人两管,分成两组,分离血清后及时对任一组血样进行常规生化项目检测,检测后一组置室温保存,一组置4℃冰箱保存。室温放置血样分别于24小时后和7天后再次检测同样项目,4℃冰箱放置血样于7天后检测同样项目。检测结果分别与即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室温放置24小时与4℃放置7天后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所有项目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7天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除Na,Cl,GLU,GGT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项目结果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离胶采血管血清4℃保存条件下,常规生化项目可稳定一周,不宜长时间室温条件下保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奶器联合乳房按摩在早期母婴分离产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分娩的早期母婴分离产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吸奶器与乳房按摩联合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液分泌量、乳房胀痛以及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液分泌充足率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母婴分离产妇采取吸奶器与乳房按摩联合干预,能促进产妇乳液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同时大大减轻了乳房胀痛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ICU病房真菌感染现状,调查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将酵母样真菌转种到法国科玛嘉生产的显色培养基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336株,其中首位为白色念珠菌占77.6%,检出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药敏结果显示多数真菌对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较敏感。结论ICU是医院细菌耐药菌的重灾区,并导致真菌感染等多重感染,真菌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应重视用药前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分离和药敏实验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经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230株铜绿假单胞菌统一按照标准操作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对结果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于50%的抗生素有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抗生素包括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