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将40例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为期10周的治疗。以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观察治疗效果,分别测定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之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较,其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都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具有显著地影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奥氮平组42例,利培酮组37例,观察疗效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周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显示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效果。三种药物均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还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失眠等处。奥氮平体现在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嗜睡、体重增加等处。利培酮体现在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处。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其中奥氮平起效较快,三种药物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简介:摘要本文宗旨为调查及分析在医疗过程精神分裂症病患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苯海索的联用的使用情况。首先,统计并分析298例于2010年5月~2018年5月近十年时间里入住本院的精神分裂症病患,其中有154例病患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精神病药联合苯海索对其加以治疗,144例病患的治疗过程中没有采用联合药物的治疗措施。将进行联合治疗的病患归为A组,未进行联合治疗的病患归为B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其次,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并对A、B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PANSS)、椎体外系反应、嗜睡、头晕、血压下降、便秘、口干以及总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根据数据得出,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得差异比较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患的椎体外系反应以及总的不良反应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可以得出,相对于之前未联合苯海索使用的药物治疗措施来说,抗精神病药与苯海索的联合使用在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病患的不良反应,更好的减轻了治疗给病患身体带来负担与威胁,促进了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的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精神性抑郁症患者感觉运动门控的变化。方法选取入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48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26例,即精神分裂症组;精神性抑郁症患者22例,即精神病性抑郁症组。均采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和听觉诱发电位P50试验。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门控缺损状况。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PPI明显低于精神病性抑郁症组(P<0.05);精神病性抑郁症组的S2/S1P50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和听觉诱发电位P50可作为感觉运动门控的有效评价指标,有利证明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感觉运动门控缺损,且PPI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可靠指标,而P50则对精神病性抑郁症较为敏感,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简介:摘要康复期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逐渐关心家庭、社会对他的支持,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情康复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因此做好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