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心衰患者42例,非心衰患者40例,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心衰组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衰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其存在与心衰患者预后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正>1952年,由Langner首次将高频心电图(HF-ECG)应用于临床后,人们对正常人及心脏病人HF-ECG报导较多,发现心肌缺血,损伤以及一些心肌病均能引起心电图上高频成分(切迹,扭转)增多,HF-ECG分析可作为早期诊断冠心病辅助手段。目前,临床HF-ECG分析大都沿用Langner氏切迹计数法,受主观因素较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正常人 高频成分 心肌缺血 冠心病人 主观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伴有高血压与不伴高血压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对我院1989年至2006年155例诊断扩张性心肌病住院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扩张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后血压高于140/90mm者占30%。(2)伴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等各指标高于无高血压组。(3)治疗后伴有高血压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1)利用血压水平作为排除高血压所引起心脏损害标准有一定局限性。(2)少部分伴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可能由于高血压病史不详而属于高血压引起心脏损害范畴。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高血压 心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入院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一般临床资料显示,饮酒、家族史,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等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5.9%(66/87例),对照组为51.6%(47/9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T-T改变者36例(41.4%)、传导异常19例(21.8%)、病理Q波7例(8.0%),对照组分别为17例(18.7%)、3例(3.3%)、1例(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房室肥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肢体导联低电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率高,主要体现为ST-T改变、传导异常、病理Q波增多。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心电图
  • 简介:报告73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癫痫大发作患者EEG和CT结果。EEG异常率为82.1%。CT异常率为32.88%。CT正常组和异常组,EEG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存有发病诱因继发性癫痫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EEG为癫痫诊断重要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 标签: 癫痫大发作 脑电图 CT
  • 简介: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对多发性硬化(MS)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MS患者进行VEP、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MS患者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9例(40.9%),SEP异常12例(54.5%),异常VEP有53.3%、BAEP有44.4%、SEP有58.3%患者,临床有相应症状。结论:VEP、BAEP、SEP检测有助于MS诊断以及亚临床病灶发现。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视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青年晕厥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在152例青年晕厥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对窦性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检出率与普通心电图差异不大,而对窦性静止,快-慢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明显优于普通心电图(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为诊断心源性晕厥可提供依据。

  • 标签: 键词心源性晕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本文对326例颅内病变患者BEAM、EEG与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脑炎、癫痫及头痛等以脑机能改变为主疾病中,BEAM阳性率高于EEG与CT,但在以脑结构改变为主疾病中(如脑肿瘤),CT阳性率高于EEG,而与BEAM相近。说明BEAM不仅能显示大脑功能性病变,也能形象地诊断颅内器质性病变,并能对病变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颅内病变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CT
  • 简介: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多普勒检查 头颅CT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节律相对功率谱之间相关性,以期为中风病情评估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将80名纳入标准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脑电检测,并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病类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脑电信号与病情轻重相关性。结果: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α节律与病情呈负相关,病情越重,α节律相对功率越低且主要体现在前额区、中央区及顶区;θ节律与病情呈正相关,病情越重,θ节律相对功率越高,且体现在顶区、枕区。结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有显著相关性,以α、θ节律为主,可以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病情。

  • 标签: 中风 脑电相对功率 病情
  • 简介:目的:研究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病程与P300之间关系,探讨此类患者作P300测定最佳时间,方法:应用Medicid-30E脑诱发电位仪测定518例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视觉(图像)刺激诱发P300波之潜伏期和波幅。对其中异常385例与214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并比较不同伤情、伤后不同时间患者P300波。结果:病人组P300波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波幅亦明显降低(P〈0

  • 标签: 闭合性颅脑外伤 P300 认知功能 病程
  • 简介:我院从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慢性酒精中毒患者46例,其中共济失调23例,肢体远端感觉减退17例,记忆力减退20例,计算力减退19例,定向障碍12例,抽搐5例,四肢肌张力增高15例,精神行为异常16例,其中脑电图异常38例,其异常率占82.4%,与陈立荣[1]报道异常率占85.3%接近,脑电图改变多为α波慢化与θ波增多.抽搐5例2例EEG呈典型尖棘慢波放电,典型病例如下: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脑电图 共济失调 记忆力减退 肢体远端感觉减退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高血压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口服氢氯噻嗪25mg/次,每天1次,美托洛尔缓释片25mg/次,每天2次,并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口服上述降压药物并进行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标率、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遵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血压社区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生活习惯。

  • 标签: 高血压社区管理 高血压 控制血压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每组43侧。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平板组仅予以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组在平板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侧平均步长、肢体负重时问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Fugl-Meyor运动功能量表(YMA)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平均步长、双侧肢体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等步态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联合组步态效果较平板组改善更明显(P〈0.05);FMA、CSS、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较单纯平板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提高其步行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步态。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脑卒中 步行 步态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听通道神经功能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后循环缺血(PCI)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经颅多普勒(TCD)
  • 简介:目的:探讨咬肌EMG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MND患者均进行常规EMG检测,包括上肢、下肢、胸锁乳突肌及咬肌,测定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多相波、时限及波幅,募集相。比较患者咬肌EMG与胸锁乳突肌EMG相关性及差异。结果:咬肌EMG病变程度与胸锁乳突肌EMG比较,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和波幅异常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多相波、募集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时限增宽幅度分别为66.44%、58.8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ND患者咬肌EMG检查所见异常表现与胸锁乳突肌EMG检测异常表现具有可比性,在MND患者伴有颈椎病,尤其是患有高颈段颈椎病时,进行咬肌EMG检查更具有鉴别诊断积极意义。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咬肌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40例2型糖尿病(其中伴发心肌缺血者20例,不伴心肌缺血者20例)和40例健康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含量。结果:伴发心肌缺血组β-TG为33.36±6.65,FP4为12.52±2.7;不伴心肌缺血组β-TG为22.09±7.03,PF4为10.38±3.63;健康对照组β-TG为15±10.26,PF4为6.98±4.25。表明:伴发心肌缺血和不伴发心肌缺血2型糖尿病患者β-TG和PF4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P<0.01),伴发心肌缺血糖尿病组β-TG显著高于不伴心肌缺血组(P<0.01);PF4二者间无显著差异性。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呈高度活化状态。伴发心肌缺血组血小板活化状态尤为显著。所引起促进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效应均不利于心肌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估计糖尿病患者伴发心肌缺血与血栓形成有关。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糖尿病是必要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肌缺血 Β-TG PF4
  • 简介: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CD3、NK、B细胞表达情况,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CD4、CD8、CD3、NK、B细胞表达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细胞比例、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NK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CD4、CD8、CD3绝对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NK、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B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力有所升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 标签: 艾滋病 免疫状态 HARRT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尿毒症血透患者心脏并发症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分别进行ECG与DCG检查,另外对28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DCG检查,分析比较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同时比较尿毒症血透患者、健康体检者DCGHRV观察指标。结果:尿毒症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常规心电图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检出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尿毒症患者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检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脏状态,对临床尿毒症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心脏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