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带清洁度与阴道微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检查患者中选择200例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实施白带清洁度分析、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白带清洁度异常率小于阴道微生态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免费筛查项目开展活动中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社会人群对民生项目的参与率和满意度。方法:通过对2021年辖区结直肠癌免费筛查项目中无创肠癌基因检测报告综合结果提示,需要转专业机构进一步检查的参检者进行随访,对随访中发现的2名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参检者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免费筛查项目开展活动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可能存在漏诊、误诊等潜在因素导致的参检者及其亲友负面情绪甚至舆情等隐患,影响项目普查的持续性开展。结论:做好项目宣传,规范工作流程,保障专业技术力量,提高社会人群对民生项目的参与率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肿瘤患者陪护人员采用个体化综合干预后心理负担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肺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展开个体化综合干预,对比干预情况。结果:研究组采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后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标本核酸检测(NAT)在湘西地区血液筛查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西地区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的 70023 例献血者标本 采用万泰核酸检测系统进行 HBV DNA/HCV RNA/HIV RNA 三个项目的检测,并对部分酶免(ELISA)阴性、NAT 阳性标本进行复检和追踪或血清学补充实验。结果 2017 年-2020 年万泰核酸检测系统共检测了 70023 例标本,检出 124 例 HBV DNA、1 例 HCV RNA 和 1 例 HIV RNA(酶免与核酸并行检测)。总的 NAT 阳性率为 1.79‰,各年份 NAT 阳性率和拆分阳性率分别为:2017 年 1.37‰和 28.2%,2018 年 2.09‰和 44.1%,2019 年 1.83‰和 32.1%,2020 年 1.83‰和 46.2%,不同年份间NAT 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拆分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80例,均为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5例患者),一组观察组实行全程精细化护理,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总检查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总时间(20.75±4.82)min低于对照组(23.49±5.14)min,(p<0.05)。结论:将全程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检查效率,推荐参考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对首次无偿献血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和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样本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进行首次无偿献血者共500例,此间,结合献血期间实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进行分组,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0例,依次予以首次无偿献血者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献血人员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结果显示,在舒适护理的应用下,情绪改善情况:观察组比常规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于常规组,P<0.05 ,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在首次无偿献血者工作开展期间,通过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根据患者心理变化情况来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