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模型设置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护理专业80名学生,随机分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案例教学法与临床护理路径模型设置,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高职 内科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路径模型设置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出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VMTRGs),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并评估预后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该模型在免疫与药敏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患者的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参数,从GSEA官网获取VMTRGs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单因素Cox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的VMTRGs并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及列线图,将TCGA胃癌患者随机分组及使用外部独立数据库GSE84437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对风险评分预后模型进行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相关分析。结果:构建了由4个VMTRGs(F5、APOA1、CD36、SPARC)构成的风险评分预后模型,通过验证显示该预后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其构建的列线图也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风险评分高、低风险组在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分析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构建了一个由4个基因构成的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作为现有TNM分期的补充,能够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免疫治疗效果及药物敏感性,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 胃癌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观察组实施动态心电图,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以及满意度、阳性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诊断价值 常规心电图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65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结果在总体阳性检出率、室早成对、室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及房早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方面,动态心动图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动图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常规心电图更优,其可以将患者心脏状况清楚反映出来,而且安全性高、无创,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心律失常 冠心病 动态心动图 常规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动态心动图检测。观察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各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组患者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均长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心率低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ST短压低幅度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痛性心肌缺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2型糖尿病血糖漂移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05-2021-05这两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并从同期住院治疗的糖调节正常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展开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餐前后血糖水平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日内血糖漂移变化相比显著,(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情况,以便为患者拟定相应降糖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 血糖漂移 血糖评估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动态心电图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4月到2023年1月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技术检测,对照组中使用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两组的心房颤动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相比(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能够提高心房颤动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技术 心房颤动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程动态疾病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全程动态疾病管理组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定期随访、药物调整、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常规护理组接受传统的固定治疗方案。结果:研究共纳入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全程动态疾病管理组占100例,常规护理组占100例。观察期为1年。在观察期结束时,全程动态疾病管理组患者的预后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全程动态疾病管理组的死亡率降低了30%,再住院率降低了25%,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护理组有所提高。结论: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能够降低死亡率、再住院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全程动态疾病 管理模式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干预方法,实验组采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血糖水平。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实验组较佳,(P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护理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11-2021.11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心肌缺血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前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后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夜间ST段下移次数少于日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于夜间,ST段位移大于日间(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1-2021.12期间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选同期就诊非AMI患者96例纳入对照组,以2022.12为随访重点,观察组死亡14例,存活8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O、QTd、LVE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DNN、TS、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TS、SDNN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TO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QTd、LVEF、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清晰发现AMI患者心率震荡、心率变异、心脏功能等指标变化,在疾病诊断和评估预后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A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间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的联合动态检测,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水平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趋势,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结论: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肺癌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 动态监测 肺癌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免疫抑制和免疫亢进模型,并通过免疫组化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等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择12只健康的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只)和实验组(n=6只)。实验组通过腹腔注射给予20 mg/kg的环磷酰胺,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结果:实验组大鼠在给药后的第7天和第14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实验组脾脏中CD3阳性T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免疫抑制和免疫亢进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我们证实了环磷酰胺对大鼠免疫系统的显著影响。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调节机制和评估新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验平台。

  • 标签: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 免疫亢进 免疫组化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临床常用的血常规指标构建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有较好预测价值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2年1月至12月牡丹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牡丹江海关口岸门诊部)及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共88例老年CAP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人群,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C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为老年C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08~0.916)。结论  本研究基于临床血常规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较为准确的筛选出老年CAP患者,可对老年患者进行CAP风险评估,指导临床精准管理。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血常规 列线图 诊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8年02月开始至2019年02月终止,我院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n=110)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将常规心电图结果纳入对照组,动态心电图结果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心肌缺血检出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27%(107/110)VS80.91%(87/110)(P<0.05);ST段位移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其准确度高,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 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 110 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给予记录和对比。结果 : 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脏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的检查方式为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症状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时心率和平均心率数据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次数观察组数据要多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在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较高,达到的效果较为可观,可以随时监测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心肌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分别采用常规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科的冠心病106例患者作为分析目标,并且分成动态组与一般组,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和使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动态组和一般组诊断阳性、阴性率对照,动态组是75.47%、24.52%,一般组是52.83%、47.16%。(x2=19.468,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冠心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从我院收治且已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中抽选出220例展开系统调查,全部入院后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对比两种诊断结果及对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结果:220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1.82%,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为78.18%,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脏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