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提高肿瘤科护士癌症疼痛评分准确率中的应用,并对品管圈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阐述。方法 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随机选取肿瘤科护士221人为研究对象,将品管圈实施前为对照组阶段,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为观察组阶段,对比两个阶段过程中,提升肿瘤科护士癌症疼痛评分的准确率,并对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对照组阶段中,护士对于癌症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的有152例,观察组阶段护士对于癌症疼痛患者评分准确的可达到199例,对两组进行差异化比较,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在提升肿瘤科护士癌症疼痛评分准确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宁疗护模式对肿瘤科癌症晚期中年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60例肿瘤科癌症晚期中年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30例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参照对照组)联合安宁疗护模式,比较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以及功能状况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可以发现在护理之前的组间比较当中,评分没有差异,而在护理之后,评分呈现差异,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安宁疗护模式对肿瘤科癌症晚期中年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发挥积极效果,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内发生的52次儿科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事故类型(注射类、医嘱类、巡视类、沟通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医患沟通不当、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进行对比,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对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类型中,注射类占比最高,其次是沟通类、医嘱类以及巡视类,原因分析中,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占比最高,其次是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患沟通不当以及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结论: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并且增强其责任心意识、沟通水平以及改善工作安排制度等,以此防范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在提升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水平方面的积极价值。方法:132例患者,就诊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66例,前者为常规护理方案,后者为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指标得分均较高,生活质量(FACT-G)得分均较好(P
简介:摘要: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是目前肿瘤治疗公认的最佳模式,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教学评测工具,两者结合用于临床本科肿瘤学实习生教学有利于将各学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应用穿插于每一个具体病例的不同阶段,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体系中以单个学科为主的局限性。学生在不同专科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和互相协作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值得在临床本科生肿瘤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肿瘤科中应用普通留置针与防逆流留置针的效果和价值。方法:行此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肿瘤科2019.6-2021.2内81例患者,遵从“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普通留置针)和观察组(41例,防逆流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冲管次数、留置针使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予防逆流留置针的观察组,患者冲管次数较少,留置针使用时间较长,两组数据对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仅有2.4%,对照组高达17.5%,P<0.05。结论:与普通留置针相比,在肿瘤科中应用防逆流留置针更具优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新型合作型医院肿瘤科新员工综合素质的应用效果。方法:以PDCA循环管理法为基础,选取我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入职肿瘤科医护技工作人员共27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新员工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评分。结果:实施后新员工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法对提高肿瘤科新员工综合素质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主要事故原因,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3月,本院住院药房出现的59例药品调配差错事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记录造成此事故的主要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对药品调配的影响,并制定防范对策。结果:对比59例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发生情况,在差错类型方面,数量差错占比最大,达47.46%,其次为规格差错,占比18.65%,药品发放差错占比最小,仅1.69%。发生时间方面,10:00-13:00这一时间段的药品调配差错发生几率最大,达50.85%,13:00-17:00这一时间段的药品调配差错发生几率最小,仅13.56%。结论:药品包装、名称相似,药师未严格核对相关信息等因素均会增加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本研究主要提出了加强药师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药品管理、科学排班这三项防范对策,以降低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