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的具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以后的医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所收治的46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度等多种因素与其轮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临床总结。结果经研究发现,460婴幼儿腹泻患儿中感染轮状病毒者139例,感染率为30.2%。其中①男性与女性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②<2岁患儿感染率高于≥2岁者(P<0.0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③患儿秋季与冬季感染率高于春季、夏季(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与其年龄、季度等因素有关,临床需了解患儿发病特点,及时对其进行检查、鉴别与诊断,降低临床漏诊率与误诊率,并给予其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治疗。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68例为观察目标,根据患儿入院就诊的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联合给予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患儿药物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给药的治疗效果确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机体炎性状况,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进行沐舒坦雾化方式直接对患儿的哮喘病灶的治疗,更加全面、系统地梳理治疗流程,实现本院对这种患儿的规范化治疗步骤。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沐舒坦雾化治疗急性哮喘的患儿80例,将其分成一般治疗组和沐舒坦治疗组,参照呼吸感受,咳嗽症状,肺部杂音等方面的临床标征,进行两种患儿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沐舒坦治疗在治愈率和整体有效比例方面分别为65%,97.5%,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的42.5%的治愈率和85%的整体有效比例。在治疗效果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结论沐舒坦雾化治疗可以有效抑制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的发展,在治疗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有着更多的优势,其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值得有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婴幼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婴幼儿共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另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记录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可以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这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实施健康保健的幼儿园儿童1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感染预防控制,观察组(n=50)实施全面感染预防控制,比较两组幼儿的传染病发生率;幼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幼儿的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幼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园儿童采取传染性疾病的全面预防控制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发生传染病,保证幼儿能够健康发育,使其家属的满意度提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损伤1例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术后发生胆道损伤的1例患儿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对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依据患儿的术后实际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儿病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恢复提供保障。结果:给予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儿病情得以好转,在医院治疗干预15d后,带 PTCD 管出院,出院1 个月后,PTCD脱落,患儿未再出现黄疸,经复查病情治愈。且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自身疾病感受的主诉不清晰,护理配合度也不好,需要护理人员强化对其的护理干预,依据病情实际,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进而为患儿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屏幕暴露现状以及探讨评论暴露现状对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随访的健康体检0~3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童406例,女童421例。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纳入研究对象的0~3岁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屏幕暴露情况、家庭养育环境以及睡眠状况,并结合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语言发育情况。结果:纳入了研究对象的0~3岁婴幼儿共有827例,其中有93例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对两组儿童接触屏幕的年龄段儿以及性别、家庭情况、父亲及母亲的文化程度、屏幕暴露时间限制屏幕暴露时间、家长陪同接触屏幕时长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屏幕暴露时间逐渐延长,以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包括儿童性别、父母亲母亲文化程度、屏幕暴露时长、家长陪同接触屏幕时长、限制屏幕暴露时间段等因素,控制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屏幕暴露时长大于两小时、接触屏幕时无家长陪同、限制屏幕暴露时间段为导致婴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家长陪同与未限制时长的相关系数为0.386,屏幕暴露时长大于两小时与接触屏幕无家长陪同的相关系数为0.957,表示两个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两两相关性。结论:长时间的屏幕暴露会影响家庭的语言环境,导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并且屏幕暴露时间越长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受到的影响越大,造成社会交互活动以及语言信息输入质量下降的变化,阻碍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减少家庭屏幕时长,约束儿童以及家长的视屏行为,以减少婴幼儿的屏幕暴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