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危重患者在急诊应用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和护理体会。结果抢救危重患者88例,成功72例,抢救成功率81.8%。结论气管插管术是急诊医学抢救危重患者重要的常用方法之一,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得到有效的生命支持,对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比较将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应用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不同疗效。 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450 例小儿眼科手术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225 例。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喉罩麻醉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气管插管麻醉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麻醉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 结果: 给两组患儿实施不 同的麻醉方法后,都可得到预期的麻醉效果。实验组患儿术后的并发症率( 4.44% )相较于对照组患儿( 20.00% )有明显的降低( P<0.05 );实验组患儿拨管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得在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时,实验组患儿的喉罩麻醉要显著好于对照组的气管插管麻醉。 结论: 在小儿眼科手术中,对患儿应用喉罩麻醉会比气管插管麻醉得到的疗效更好,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后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TO)、术后2h(T1)及术后1d(T2)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CD4+/CD8+、皮质醇、血糖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TO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TO比较,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与TO比,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皮质醇、血糖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皮质醇、血糖较低(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5.89±6.52)min和(22.14±8.96)min高于试验组(9.57±5.67)min、(14.62±7.75)min(P<0.05)。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需清醒气管插管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A组)、表面麻醉+咪唑安定定0.05mg/kg组(B组)和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1.0g/kg组(C组)。每组病人均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及气管粘膜表面麻醉,3min后行经鼻肓探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插入鼻腔即刻(T2)、气管导管越过声门插入气管(T3)的MAP、HR、SpO2;记录插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术后随访病人对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结果与T0比较,A组T2、T3时刻MAP及H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T1时MAP明显降低,T3时MAP及HR却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Tl、T2及T3时MAP均明显降低,T1时H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B组、C组比较,A组Tl、T2及T3时MAP、HR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C组T2、T3时MAP、H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SpO2在Tl时点降低,与T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呛咳、躁动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定1.0g/kg可为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困难气管插管的预测因子。方法前瞻性研究246例急诊插管患者,气道管理方案适用于所有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改良的LEMON评分、CormackandLehane分级、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248例患者中,第一次插管成功186例(75.0%)为容易插管组,不成功62例(25.0%)为困难插管组。困难插管组中大切牙、大舌头、颏骨至舌骨距离<3指、舌骨至甲状软骨切迹距离<2指、颈部活动困难、肥胖患者和创伤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容易插管组(均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舌骨至甲状软骨切迹距离<2指(OR值3.54;95%可信区间1.29~7.23,P=0.007)和大舌头(OR值2.89,95%可信区间0.87~5.98,P=0.048)是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CormackandLehane分级分级1~4级,级别越高插管越困难。结论改良LEMON评分适合急诊状态下区分困难气管插管,甲状软骨至舌骨的距离<2指和大舌头是急诊预测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