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后随时间推移在导管尖端容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判断出细菌生物膜形成时间可以及时指导临床拔管。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血液透析室行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且置管时间超过3周的患者入组观察。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实验结果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入组观察的72例患者中,在≤7天内总共有3人封管液培养阳性,取导管尖端培养阳性,阳性率4.16%,第二组69例患者在7天~14天内共有4人封管液培养阳性,取导管尖端培养阳性,阳性率5.79%。第三组63例患者在≥15天内共有18人封管液培养阳性,取导管尖端培养阳性,阳性率27.69%。结论本研究也说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应为2周内,超过2周应密切观察感染指征。有无体温升高,置管周围皮肤是否红肿热痛,是否有分泌物产生等。如果有临床感染症状应立即拔除导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升产房助产士护理质量和缩短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2023.2我科室接收的产妇70例,利用摸红黄球方法予以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方法),每组35名产妇。比较观察2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护理质量、产妇心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比较短,护理质量比较高(P<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比较低(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能够使产妇的紧张心理得到改善,使其积极配合分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产妇产程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实验内容主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研究具体是通过运用不同雾化治疗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雾化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本次课题选取实验研究对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研究对象的选取从本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当中筛选。实验开展的时间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选出了符合临床要求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借助计算机随机进行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治疗时间,实验组调整雾化治疗时间开展干预治疗。结果:实施干预治疗之后,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FEV₁、FVC以及FEV₁/FVC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总评分为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结果表明合理调整雾化治疗时间对提高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雾化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D组,对四组患儿均采用康复治疗,对A组患儿在2-3个月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B组患儿在3-5个月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C组患儿在5个月以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于D组患儿不予以高压氧治疗。对患儿共进行40次HBO,疗程共8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运用GMFM(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来评定其粗大运动的发育情况,并用Gesell发育量表对其评估,计算出患儿语言、精细运动、粗大运动、适应性、GMFM等能区的发育商。结果当患儿一岁时,观察四组患儿语言、精细运动、粗大运动、适应性、GMFM等能区的发育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A组患儿改善情况均优于B、C、D三组,B组改善情况优于C、D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四组患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性瘫痪患儿时必须争取最佳时间,时间越早疗效越佳,在患儿发病后2-3个月内治疗时间为最佳,3-5个月次之,超过5个月则无明显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近期(2016年3月-2017年3月)以下肢静脉曲张为诊断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称为对照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称为干预组。将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SAS、SDS评分对照解析。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