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聚酸酐一类新型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融蚀降解性以及降解速度可调等优良性能;本文综述了聚酸酐的结构性质、发展概况、合成研究进展及医药学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高危孕产妇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提高作用。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节点选为:2024年1月~2024年6月,研究对象:VTE中高危孕产妇,病例数:204例,借助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实施常规管理的10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的102例作为实验组,针对组间VTE预防措施落实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VTE预防措施落实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产科VTE中高危孕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大幅度提升了各项VTE预防措施的落实率,对于VTE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947例居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现状。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中顺义区的数据,分析≥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及变化情况。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率的组间比较。结果947例顺义区居民标化后高血压患病率为43.2%,知晓率为31.4%,治疗率为22.5%,控制率为8.1%,高血压治疗控制率为22.1%。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P〈0.01)。结论顺义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比较低。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管理。
简介:(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目的调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芬兰Wallac142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上海新波乙型肝炎定量试剂对本院5890例经过新生儿期的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1至3岁的幼儿(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血清用TRFIA检测HbsAb,看经过新生儿期的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HbsAb浓度产生的情况。在3岁加强针后检测HbsAb浓度有明显的上升。结果1至2岁的幼儿HbsAb浓度产生的情况比2至3岁的要好,1~2岁左右的儿童的HbsAb>100mU/ml的占39.5%;2~3岁儿童的HbsAb>100mU/ml的占17.8%;3~4岁加强后的儿童HbsAb>100mU/ml的占36.6%。也就是说在经过新生儿期的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HbsAb浓度在2岁后有一个较明显的下降,加强一针后HbsAb浓度有明显的上升。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HbsAb浓度的高低可作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能力的一种常规方法。也建议幼儿在2岁左右进行一次乙型肝炎HbsAb浓度检测,了解自身的HbsAb浓度以便及时进行疫苗加强。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运行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机)对病灶的分辨能力,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17589—1998)对广东省地、市各级医院的CT机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160台CT机,其中一手机116台,二手机44台,空间分辨力≤0.75、1.00和1.25mm的CT机分别占受检CT机总台数的30.00%、66.25%和3.75%,低对比分辨力达到2.5、3.0、3.5mm的CT机分别占受检CT机总数的59.38%、40.00%和0.63%,均符合国标评价要求。一手机空间分辨力平均值为0.92mm,二手机平均值为0.98mm,经秩和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手机的低对比分辨力平均值为2.66mm,二手机平均值为2.82mm,经秩和检验,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根据目前检测规范的评价标准,所检测的CT机均达到质控要求,但仍需继续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对二手机的质量控制。建议重新修订评价标准。
简介:目的调查连云港农村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现状,为该地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赣榆和东海两县农村社区抽取年龄在45~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19668人,高血压知晓率71.8%,服药率44.0%,控制率2.7%。女性知晓率、服药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间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知晓率和服药率及男性服药率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男女知晓率和服药率均随教育程度升高而升高;生活水平好的人群知晓率和服药率均高于生活差者;控制率在不同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云港农村社区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较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三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及降低上升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产科2008—2013年分娩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剖宫产指征数据资料输入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同时针对原因2014年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结果2013年未干预前与2014年干预后剖宫产原因分别列表结论2013年未干预前以“头盆不称、巨大胎儿、胎儿窘迫“为主要原因,2014年采取干预措施后以“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瘢痕子宫”为主要原因。2014年采取孕期健康教育;分娩期导乐、亲人陪伴、水中分娩、自由体位;分娩期医疗行为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医疗知识培训等干预措施后,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引发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