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浙江省北部钱塘江河口湾地区发现并开发了大量晚第四纪浅层生物气藏。末次盛冰期,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使河流梯度增加,切作用增强,导致钱塘江切河谷形成。切河谷内沉积序列从下到上划分为4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河口湾-浅海相河口湾砂坝相。所有的商业浅气田和气藏都分布于太湖切河谷钱塘江切河谷及其支谷河漫滩-河口湾相砂体。钱塘江切河谷河漫滩-河口湾砂体埋深30~80m,厚3~7m,非渗透黏土包围,可能代表了切河谷内分布潮流沙脊。快速堆积河口湾-浅海相沉积物为生物气藏形成提供了充足源岩良好保存条件。河漫滩-河口湾相黏土层为研究区浅层生物气藏直接盖层,主要分布在下切河谷内,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孔隙度范围分别为30~80m、10~30m42.2%-62.6%。河口湾浅海相淤泥层为间接盖层,覆盖了整个切河谷,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孔隙度范围分别为5~35m、10~20m50.6%-53.9%。黏土层淤泥层孔隙水压力远大于伏砂体孔隙水压力,其差值可达0.48MPa。储集层盖层分界面浅气藏顶部,孔隙水压力值达到最大。黏土层淤泥层孔隙水压力可以超过砂质储集层中气体压力孔隙水压力之和。黏土淤泥盖层高孔隙水压力可能浅层生物气完全封闭住最重要因素。直接盖层封闭能力比间接盖层要好。黏土层淤泥层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很长,有时候很难达到稳定状态,这表明黏土层淤泥层渗透差、封闭好。随着埋深增加,其压实程度封闭性能增加。与黏土层淤泥层相比,砂层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很容易达到稳定状态,而且消散时间与埋深无关,表�

  • 标签: 生物气 封闭机理 下切河谷 钱塘江
  • 简介: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形成条件各不样,储集层孔隙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压实、自生矿物充填、多期溶蚀作用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绿泥石衬边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成岩-储集相只有2种,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四段须二段优质储集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其他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集层形成无效

  • 标签: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 简介:本次研究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侏罗统红水沟组覆地层,首次发现了风成沉积。地层主体为套棕黄色细—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可见风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特征;层内普遍发育风成大型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发育液化作用产生牵引褶曲、倒转褶曲常见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根据岩沉积构造特征共在地层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沙丘亚相、丘间亚相、旱谷亚相沙漠湖亚相,其中沙丘亚相风成大型交错层理为显著特征,丘间、旱谷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风成砂沉积存在丰富了柴达木盆地中生代沉积类型,为区域地层对比及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材料。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风成砂 显微特征 沉积构造
  • 简介:《古地理学报》发展离不开专家与学者大力支持。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专家与学者加入到了《古地理学报》审稿队伍,为《古地理学报》学术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古地理学报》点进步,都凝聚着各位专家与学者辛勤劳动与汗水,编辑部在此向所有专家与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能够得到您如继往支持与帮助。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学者 专家 学术质量 编辑部
  • 简介:中国具备良好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源岩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亟待解决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力古氧相综合替代指标,来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研究利用四川广元寺剖面二叠系Mo,U,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对应两组元素过剩值:Moxs,Uxs,VxsCuxs,Nixs,Znxs;对这两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系数——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生产力系数)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氧相系数),用以恢复海相烃源岩古生产力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寺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TOC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力古氧相条件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寺剖面烃源岩品质。利用古生产力古氧相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工作提供些新思路。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产力 古氧相 微量元素 综合替代指标 评价体系
  • 简介: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长江三峡地区陡山沱组层型剖面---田家园子剖面成冰系南沱组顶部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下部102个岩石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Zn,Co,U,Mo,Ni,V)富集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机制以及三峡地区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转换时期水体特征。结果表明南沱组顶部仅ZnCo富集;盖帽白云岩下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均富集,而在盖帽白云岩上部,ZnV,其他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均亏损;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由最初亏损,逐渐变为较稳定富集。陡山沱组下部,出现2次明显富集峰值,分别出现在剖面的0.4m处(盖帽白云岩中间)6.5m处(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整个剖面大部分样品具有Eu轻微正异常(Eu/Eu*<1.6),而在剖面0.4m6.5m处,Eu具有明显正异常,结合稀土配分类型、Y/Ho值、La异常、Ce异常指标,推测这2次异常均可能受到深海热液流影响,缺氧海水涌造成水体缺氧,导致这些元素出现富集峰值。U/Th、V/(V+Ni)以及稀土元素指标综合指示,三峡地区南沱组顶部冰碛岩应为氧化环境沉积物;随着冰川消融,冰融淡水注入古海洋,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沉积受冰融淡水影响,深部缺氧海水涌使沉积水体经历氧化-缺氧-氧化转变,海水分层较强;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沉积环境分层较弱弱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三峡地区 南沱组 陡山沱组 转换时期 元素地球化学
  • 简介:为研究福建沿海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取自晋江龙湖柱样进行了沉积相、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有机氮等分析,结合加速器。4C测年结果,对龙湖形成演化以及该地区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龙湖形成于约5580cal.a.B.P.,之前为河流相沉积;约5580—850cal.a.B.P.,该区为深灰色粉沙砂质粉沙湖泊相沉积;约850-470cal.a.B.P.,龙湖水位下降,变为沼泽湿地;之后,湖泊水位再次上升,再次形成湖相沉积。各种气候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自龙湖形成以来,当地气候呈阶段性相对干、湿变化,并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趋势。这方面反映了福建沿海中晚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还反映了当地气候环境变化与太阳辐射长周期变化有关。沼泽湿地形成,反映当地降水进一减少,湿地形成年代,与太阳活动、北大西洋冰筏、亚洲季风突发事件对比,说明该沼泽层形成与叠加在气候长期变化趋势突发气候事件有关。龙湖沉积记录也表明,气候变冷,福建沿海与台风有关降水将减少;反之,全球变暖,福建沿海台风降水将增加。

  • 标签: 福建晋江 龙湖 全新世 沉积环境 古气候
  • 简介: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常规砂岩与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勘探举步维艰,砂砾岩这种粒沉积特殊油气藏再次走进勘探家视野。近年来,中国砂砾岩储集层展现出巨大油气潜力,尤其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大型砾岩油藏发现,亟待开展针对研究。作者梳理了全球粒沉积研究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概念形成萌芽(1885—1947)、成因分析快速发展(1948—1987)以及理论形成工业应用(1988至今)3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均表现为科学家对粒沉积热点与瓶颈问题进行了聚焦分析与探讨,由实际现象油气田发现引发出问题,开展成因探讨,形成理论后再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过程。综合每个阶段研究主题以及代表文章和事件,并结合作者长期研究过程思考,提出了当前粒沉积所面临关键热点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建议,主要包括:古地形特征与坡度、沉积成因机制、相带与微相划分、水槽模拟实验、砾岩成岩作用、测井解释瓶颈、地震处理与解释以及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需求

  • 标签: 粗粒沉积 发展历程 砾岩油藏 热点问题
  • 简介:截至2014年3月底,《古地理学报》创刊以来出版文献中国知网库中被引频次排前20名文章见下表。特向这些文章作者表示衷心祝贺。

  • 标签: 古地理 地理学报 学报高
  • 简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地质学类期刊排名,《古地理学报》排到了第18化,特向各位作者、评审专家、读者通报,并对大家多年来支持表示感谢!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
  • 简介: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缘南天山山前断裂带,南缘塔北隆起,呈NEE向展布,东西长250km,南北宽20-60km,面积约21170km2.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依南2井岩芯观察发现,阿合组阳霞组按其岩特征均可以划分出5个岩段,各个岩全区具有对比.还可分出4类17个亚类岩相.阿合组细砂岩以上碎屑岩含量为80%以上;阳霞组细砂岩以上碎屑岩含量为50%-60%.砂岩厚度占总地层厚度50%-60%以上,油气勘探重要目的层系.吐格尔明剖面为代表依南2井以东地区阿合组阳霞组岩矿特征基本相似,克孜勒努尔地区为代表依南2井以西地区有较大差异,阳霞组长石含量几乎为零.两区共同点是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岩屑含量较高.组合、沉积构造、微观岩石成分、结构砂体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该区阿合组阳霞组主要沉积体系.阿合组砂体纵向上多个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状镶嵌叠置呈东西向展布.阳霞组第3段砂体纵向上多个辫状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状镶嵌叠置也呈东西向展布.第2、4、5岩段砂体河道滞流砂岩侧积为主,横向叠瓦状叠置呈东西向展布.

  • 标签: 库车坳陷 下侏罗统 辫状三角洲 砂体 储层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华南上扬子区中部-寒武统白云岩大量发育,形成于特殊古气候、古海洋环境,但其沉积环境成因存在争论。基于细致野外室内沉积学研究,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寒武统覃家庙群、三游洞群划分出8个岩相类型3种沉积旋回类型,主要沉积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潮页岩盆地环境。采用沉积旋回叠置方式Fischer图解方法,分析了上扬子区-晚寒武世可容纳空间变化历史,识别出18个四级旋回7个三级旋回,并初步建立了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晚寒武世沉积相时空间展布规律表明,扬子台地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经历了页岩盆地(深潮带)到浅潮带环境演变,沉积类型较深水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变化为较浅水碳酸盐沉积。、晚寒武世扬子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与全球沉积特征表现,反映了该时期独特全球“超暖期”气候台地内部较高盐度古海洋条件。

  • 标签: 上扬子区 中-上寒武统 白云岩 沉积环境
  • 简介:HK-2井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阿特劳州阿特劳市西北约320km处。该井钻遇石炭统岩石类型包括白云岩、石灰岩、硅岩、砂岩黏土岩,但硅岩黏土岩为主,而且成分混杂,交互频繁,富含有机质深水相浮游、游泳类微体生物化石。根据岩石硅质放射虫化石含量高,硅质海绵骨针个体保存完整,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暗,组分细小,泥质、硅质成分为主生物组合单特征,认为该地区石炭统为深水沉积环境。目前正在勘探HK-2井所在乌拉尔区块也已发现深水类型油气藏存在苗头,建议对该地区深水相油气藏进行调研,同时对该区块相邻区块能够获得地震剖面进行追踪分析研究。

  • 标签: HK-2井 中石炭统 深水相 微体生物化石 沉积环境
  • 简介:扬子地区寒武纪处于相对稳定克拉通盆地背景,盆地沉积格局基本为两坳夹特点,中部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特征,南北为深水碎屑沉积与碳酸盐沉积为特征。作者以下扬子发育野外露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精细测量与观测南京、巢湖、杭州12个露头点露头资料,建立扬子地区寒武纪层序地层格架。寒武纪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作者首次二级层序体系域为单元对寒武纪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编图,并对寒武纪层序-古地理演化3个关键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扬子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相对稳定,继承性地发育了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沉积相类型。

  • 标签: 下扬子区 寒武纪 层序 岩相古地理
  • 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白彦花车站附近分布20余个坑塘1个较大湖泊,生活着大量叶肢介。对该地区叶肢介生活习性(游动、觅食、交配生存环境(坑塘大小、水温、水体pH值和气温)进行调查显示:叶肢介般活动浅水水域,如坑塘湖泊边缘浅水地带;他们游动非常缓慢,大约1cm/s;当他们交配就停留在某处,雄性用附肢拨动含有其精子水流,使其流向雌性壳内(雌性壳体与软体之间),以使卵子受精。这些事实表明,叶肢介只能适应于静水弱流水环境。叶肢介现代环境与古环境对比研究显示两者是非常相似的,因此,现生叶肢介生态环境研究对恢复他们古生态与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叶肢介 生态考察 古生态 古环境
  • 简介:通过多种仪器分析,测定了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4个沉积物柱状样品有机碳(TOC)、酸挥发硫化物(AVS)重金属元素活性部分(活性金属)含量,并系统讨论了其环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AVS活性金属元素分布受与河口距离沉积相带分布影响。近河口细粒物质沉积区域有机质受陆源控制,有机碳含量较高,AVS活性金属元素含量高,活性铁含量AVS形成主控因素,同时AVS也是多数活性金属元素沉积物主要赋存形态。离河口较远区域,有机碳含量受海、陆双向物源控制,AVS含量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两者含量均相对较低,活性金属元素含量也较低,多数金属元素(Cd、Cr、Cu、Mn、Pb、Zn)主要以依附于铁形态存在。根据上述沉积特点,将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沉积环境划分为3类区域5种类型,分别是类区域中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二类区域中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问湾三类区域中前缘席状砂。

  • 标签: 胶州湾 有机碳 酸可挥发硫化物 重金属元素 环境响应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盆山地形该地区地壳结构具有明显,反映了现代盆山构造个重要特征.文中讨论了中国西北盆山区-新生代不同时期古地理面貌和它们发展演化过程.本区-新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古地理面貌,而且随着地壳上地幔构造演化不断发展,盆山构造形成受到了地壳活动演化控制.般来说,中国西北主要山系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带,但它们形成现在这样巨大山系主要发生在晚新生代.如天山山脉构造演化,三叠纪天山曾经度隆起成山,两侧准噶尔塔里木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磨拉石;侏罗纪由于剥蚀夷平成为个准平原,形成了广泛分布可以对比含煤岩系;白垩纪到早新生代,它再度隆升,直至第四纪形成雄伟高大山系,两侧形成相应大型沉积盆地.其他些山脉,如祁连山昆仑山,也具有类似的发展演化过程.最后,控制这过程根本原因则是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构造发展演化.

  • 标签: 新生代 古地理 中国西北 地壳构造 构造演化 天山
  • 简介:陆相盆地层序发育湖盆蓄水量周期变化条件实现。层序发育过程实际代表湖水进—退背景湖泊冲积沉积作用此消长过程。油气成藏与烃源岩形成储集体发育有关。三维层序地层格架为烃源岩储集体配置提供了约束,形成了各种类型圈闭,勘探角度可称为油气勘探模型。松南西部斜坡区划分出2个巨层序、4个超层序8个层序。层序Ⅵ由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湖退体系域组成,本文以此为例,论速层序地层格架油气勘探模型。模型I、Ⅱ、Ⅲ分别对应于湖退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其中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可作为主要烃源岩.湖退体系域可提供储集岩。

  • 标签: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烃源岩 储集岩 圈闭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7年10月出版(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6年影响因子为1.311,全国1723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居第53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500名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排序表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0年11月出版《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9年影响因子为1.508,全国1946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居第35位。兹将总排序表中影响因子前500名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 排序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石油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