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推荐了一种预警滑坡的监测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易。为监测滑坡的异常变形,该方法用倾斜传感器替代了伸缩仪。为了利用倾斜传感器测量调查滑坡表面旋转角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模型实验,观测滑坡表面旋转与沿着表面的滑动位移。在模型实验中,斜坡失稳之前,旋转数据回应30分钟,这样就可以用作预警的信号。然而,从一种情况到另一种情况的失稳变化以前,应该更加仔细地明确旋转的特征和发出预警的标准。对由均匀的松散砂土组成的模型滑坡斜坡,测量沿着斜坡表面的滑动位移对于一定坡脚的失稳是敏感的。日本神户还对无线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倾斜传感器以及容积含水量传感器进行了实际斜坡的调查,并且尝试了长期监测。根据倾斜传感器和容积水含量传感器获得的联合数据,提出了一种确定判定发出预警标准的简单但是可能的方式。
简介:川西中浅层致密砂岩储层改造工艺中压裂液体系主要采用瓜胶有机硼交联体系,该体系存在配液过程相对复杂、破胶液无害化处理难度大、防膨及返排效果差、容易对地层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简化施工工序、强化环境保护,针对自悬浮支撑剂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清水中实现清水携砂的特性,根据川西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清水压裂液配方为1.0%氯化钾+0.5%增效剂,完成了自悬浮支撑剂及其悬浮性能测试,优化了压裂主体工艺参数,确定在砂比低于15%时采用基液进行携砂,砂比大于等于15%时采用活性水携砂,最终形成了川西地区自悬浮支撑剂加砂压裂技术。在HP13-2井进行了先导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与常规压裂技术相比,具有自悬浮支撑剂在水中易膨胀悬浮、携砂效果好、破胶后残渣少、活性水防膨及返排效果好、现场施工工艺简单的优点,可以在致密气及页岩气的开发中逐步推广。
简介:丹麦Sjoelund垃圾掩埋场下游含水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化学调查是评价苯氧树脂酸除草剂天然降解的基础。地下水中苯氧树脂酸的浓度达到65μg/L,主要为4—乙基氯—2—甲基苯氧树脂丙酸(MCPP)和2,4—两氯苯氧树脂丙酸(2,4—滴丙酸)。通过三个断面污染物通量的计算表明在垃圾掩埋场下游50—100m范围内可以去除苯氧树脂酸。随着与垃圾掩埋场距离的变化,在增加氧浓度和减少苯氧树脂酸浓度之同存在着对应关系,这表明氧降解是主要物质去除的作用。高浓度厌氧苯氧树脂酸代谢物的存在表明也发生厌氧降解作用。含水层的沉积物和地下水实验室降解试验表明好氧和厌氧作用可以原位降解MCPP。尽管计算复杂场地氯化物和苯氧树脂酸通量的不确定性及原位指示确定的特殊性,但是结论是天然降解作为Sjoelund垃圾掩埋场补救技术是可行的。因此,需要进行苯氧树脂酸天然降解评价技术的广泛研究试验,例如:特定的代谢物、映异物比例的改变、特殊稳定碳化合物同位素比率或微生物痕量。
简介:由于锰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因此,锰是矿山水中最难去除的元素之一。为此,所发现的锰均具有非常高的浓度,这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对于纯碱性矿山水中检测出的碳酸锰的去除而言,金属碳酸盐沉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金属含量较低时,只有利用石灰石才能有效去除锰。本项研究通过应用碳酸钠和石灰石混合物,来探求高锰含量(140mL)矿山水中的锰沉淀。据观测,除了总碳酸盐浓度之外,pH值在碳酸锰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假定溶液的pH值大于8.5,则利用碳酸盐离子能够去除99.9%的锰。虽然无需锰沉淀,但石灰石在细碳酸锰颗粒的成核过程中起到一种固体基质的作用。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锰沉淀于石灰石表面。同样,从矿山水中也可以去除镁,但没有观测到碳酸镁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