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库克湾盆地是一个弧前盆地,其巨大的第三系煤沉积中含有丰富的甲烷,表明它有巨大的煤层气资源。煤层出现在中新世一渐新世Kenai群河道沉积中,厚度0.6~15m,气体含量1.6~7.8cm^3/g。业已证实,这些煤可能是该盆地常规砂岩气藏超过8万亿ft^3天然气产量的来源。库克湾的煤主要分成两组:(1)Tyonek组中的烟煤含有大量热成因甲烷,只分布在盆地东北部(马塔努斯卡山谷)和别处的深层位中;(2)在Tyonek组和上覆的Beluga组地层中的亚烟煤,其埋深浅(<1524m),含有大量生物成因甲烷,分布于盆地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由岩心和经过修正的岩屑解吸分析得知,烟煤平均气体含量为7.2cm^3/g,亚烟煤为2.5cm^3/g。两种煤级样品的等温线图表明烟煤为甲烷所饱和,而沿盆地中西部侵蚀边缘分布深度较浅的亚烟煤局部不饱和。初步预测库克湾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40万亿ft^3。
简介:混相气水交替注入已在世界上很多油田实施,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来研究速度、重力、段塞尺寸、非均质性对气水交替的影响。但是关于气水交替驱油效率的实验室研究还没有见到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了在玻璃珠人造岩心的模型上进行了一系列气水交替驱替试验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1)研究一次接触混相气水交替注入法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2)阐明驱替过程的驱油机理;(3)为有效开展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基准数据系列。研究中使用玻璃珠人造岩心而不用岩心是为了使我们首次直观地观察每个气水交替试验过程中流体的相互作用。一系列的间接混相气水交替驱油试验是按气水比分别为1:1、4:1、1:4进行的。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完成这些试验以研究毛管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把它们的驱替动态与水驱和简单的混相驱试验相比较。结果表明:驱油效率是速度和气水比的函数,还发现模拟用油-水和溶剂-水相对渗透率是不同的,尽管事实上油和溶剂是一次接触混相。如果这一结论对油藏流体成立的话,则清楚地表明一次接触混相将影响气水交替驱油效率的预测。
简介:古海洋数据都曾被用来表明,甲烷水合物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期间可能引起甲烷释放的机理却了解得甚少。尤其是在天然气水合物区域下面的游离气带的大小和作用,大都因为其游离气带的底界并不是一个相界,而相对来说并不受限制,所以也就无法进行系统描述。在本文中,我们评价了在上伏沉积物中,通过由断层滑动所引起的阀盖开关作用而使得连通游离气带的最大厚度在机制上得到调整的可能性。我们所得到的结果表明,临界天然气柱就存在于盆地环境中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区域的下面,这意味着上述这些区域就是引起机械断裂的原因,因此,对极端条件下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据我们估计,全球游离气储层可能含有捕集在水合物中总甲烷量的1/6~2/3。如果这些气藏沿被动大陆斜坡都是巨厚的,那么我们便可计算出,在海底温度每增加5℃就会导致从游离气带释放出约2×1012吨甲烷,同时这就为在全球变暖事件中,快速释放甲烷提供了机理。
简介:在北极陆地的永久冻土区及沿世界上一些海洋的外陆缘海下发现了大型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这一发现激起了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成为一种可能能源的强烈关注。然而,在将天然气水合物看作是人们消费得起的有生命力的天然气源之前,必须攻克重大的乃至可能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对北极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综合信息表明,在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地下约130~2000m深处。近海陆缘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主要是根据已绘制的海底下大约100~1100m深处异常地震反射层即海底模拟反射层推断的。目前对世界海相和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资源量的估算大体一致,约为20,000×109m^3。关于在界定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内所储集的天然气资源量以及含水合物地层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含量等根本问题的分歧证明了我们对天然气水合物知之甚少。但是,最近有几个国家包括日本、印度和美国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国家计划以进一步考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这些计划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诸如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生产系统的设计以及更重要的即天然气水合物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性等关键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