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建筑木结构的残损点指标是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修缮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依据1992年制定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中的规定,为了对该规范中的构架整体性残损点指标进行验证和补充,本研究通过对南方地区传统的穿斗木构体系和抬梁木构体系的典型榫卯节点和构架的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木构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关键残损点指标,并与GB50165—92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规范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局部倾斜残损点比试验结果小,规范值偏于安全。规范中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略小于试验结果,规范值偏于安全;而规范中规定的穿斗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对于燕尾榫穿斗木构而言是安全的,但对于透榫穿斗木构而言,则是不安全的。
简介:木质文物出土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不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处理就会发生快速的腐朽变化.在选择保护处理方法前对木材的材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为保护方法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从木材成分、含水率、干缩性、出土泡桐与新鲜泡桐干缩率比较、干燥过程中的电镜分析几个方面对泗水国汉墓出土的泡桐进行了材性研究.结果表明,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比新鲜泡桐的含量下降很多,但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却增加了,说明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在埋藏环境中可能更多地是受到褐腐菌的侵蚀.含水率的高低是反映木材腐蚀度一个重要指标,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平均含水率高达1211%,从弦向、径向、横切面的平均收缩率数值来看,出土的泗水国泡桐文物收缩变形很严重,从电子显微镜图片观察,细胞结构各向干缩特性与新鲜木材完全不同.由此可见,不能用常规木材的干缩特征和木材的变化规律来指导泗水国出土泡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选择保护处理方法时要结合木材本身的现状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艺.
简介:一、引言民间收藏又称私人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收藏品类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收藏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民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历史类文物及一些极具标识性、纪念性的物品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民间收藏之风日甚,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收藏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闲暇生活,这更令当代的私人收藏品迅速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筷箸、钟表、磁卡、锁钥、烟标、纪念章等公共博物馆一般不予收藏、但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的物件,都成为民间收藏者们垂青的对象.人类社会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网络的影响日渐深入,博物馆数字化、藏品信息上网已然成为全球博物馆界的共识.民间收藏品虽不尽然是文物,但却是社会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借助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使其信息资源得以全社会共享,则必然极具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