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乌兰察盟博物馆在70年代至90年代征集和出土了一批铜镜,共105枚.从这些铜镜的年代来看,属汉、唐、宋、金、元时期.这里捡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铜镜,按时代介绍如下.

  • 标签: 乌兰察布盟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 馆藏铜镜
  • 简介:2007年年初的一天,我们在报国寺的钱币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武平”类方足,当时甚感惊异,因此种类方足以往从未发现过,我们三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品种。经询问摊主后得知,此枚币乃是去年六月在距报国寺市场不远处原义利食品厂施工工地出土的为数众多币中的一枚,并且是刚从二、三十枚锈结在一起的一块币疙瘩中新剥离出来的。

  • 标签: 钱币市场 施工工地 报国寺 新品种 布币 食品厂
  • 简介:乌兰察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东段东西横贯中部,基地理位置、自然面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地区处在一个农牧业交错的特殊地带.

  • 标签: 乌兰察布盟文物 文物考古 考古收获
  • 简介: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异形币两种:一种是殊当圻背十货钱。一般长98mm,足宽35mm,重约31.5~37g,俗称“楚大”,该钱以其形体大、铸工精湛,钱文书法美而成为战国时期南方货币的代表品种,是为古泉大名誉品之一,历来为古泉爱好者所钟爱。另一种是四当圻钱,其形体如两枚小方足双足相连,故亦称:“连足”,其形体较小,易于损伤。出土甚罕。宿州地区古为楚国故地,故“楚大”在宿州地区屡有出土。如:

  • 标签: 出土 楚国 战国时期 钱文 古钱 文书
  • 简介:内江明代政使司右参议刘龙谷墓罗仁忠1992年4月18日内江市第三建筑公司在内江城北西林桥头瓦房沟建房施工时,民工挖出墓门,内江市东兴区文化局、文管所闻讯后,立即赴现场勘查。经省文化厅同意,区文化局、文管所在市文化局、市中区文管所的协助下,及时配合工...

  • 标签: 布政使司 内江市 墓志铭 东兴区 随葬器物 高浮雕
  • 简介:同志们: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全馆干部职工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总结和回顾2012年的工作。畅谈和展望崭新的2013年。过去的2012年,是甘肃省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一年。一年来,全馆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同志们对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馆党委,向辛勤工作一年的全体干部职工,

  • 标签: 扬帆 干部职工 博物馆发展 稳步推进 甘肃省 同志
  • 简介:内蒙古凉城县发现安阳、戈邑同范铁范张文芳在钱币学和货币史的研究中,钱范、钞版等实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历来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1990年2月,内蒙古博物馆收集到一件出于内蒙古中南部凉城县的范,并且为安阳、戈邑并存于一范的铁范。1989年秋,乌兰察...

  • 标签: 内蒙古 凉城 乌兰察布盟 同范 巴彦淖尔盟 赵武灵王
  • 简介:1924年桑原骘藏对陈垣上寄给他的一份手稿发表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唐或唐以前中国的安姓人以哈拉(Bukhara)为其原居住地,他特别举了武威安姓的例子。而那些认为武威安姓源于安息(Anxi),即长期被认为是汉代著述中的帕提亚(Parthia)的观点,,遭到他的反对。

  • 标签: 桑原骘藏 安姓人 布哈拉 居住地区 宗教信仰 中国
  • 简介:2007年,洛阳新发现一批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均形体巨大,制作精美。我们对这批空首进行介绍,并重点对"排"字进行了论证;还对这类空首的发现情况、铸行区域、铸行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洛阳 大型空首布 相关问题
  • 简介:前不久,陕西汉中一泉友来到武汉,带来多张刚刚发现的民国初期陕西留坝县枣木栏镇地方质钱票,票面数额全部为壹串文,有白布质和油布质两种。该钱票构图精细,印制精美。笔者有幸,集得其中一张白布质钱票(见图)。

  • 标签: 陕西 留坝县 民国时期 布质钱票 货币流通
  • 简介:吉林世一堂药店的幌,是吉林省博物院重要的馆藏历史文物,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近代吉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概况,反映出“世一堂”这座百年老店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世一堂”幌入手,依据文物的历史内涵,对近代吉林参茸业的发展及“世一堂”的兴衰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世一堂药店布幌 吉林近代参茸业 历史缩影
  • 简介:一、墓葬概况1995年4月28日,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县文管会联合在东山镇腰二村将军山东坡,清理发掘了一座古墓。(图一)该墓保存完好,方向185°,系以俗称的“三合土”浇筑而成的明代墓葬,十分坚固。墓葬平面……

  • 标签: 南京市 明代 四川 右布政使倪阜墓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公元1世纪末,南匈奴入居塞内,北匈奴西迁之后,至公元六、七世纪,隋唐王朝相继建立之间,在这400余年的时间内,北方草原地带呈现出大迁移、大融合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处在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乌兰察盟地处北方草原地带的中部,自匈奴民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兴起于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族经过大迁徙之后,入主乌兰察草原,先后400年末有中断,成为这一地区乃至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体民族.至东汉晚期鲜卑檀石槐大联盟强盛时期的控制疆域"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纲罗山川水泽盐地"①.其势力空前强大.并以此做为他们休养生息的根据地,南下中原,最终建立统治中国半壁江山的北魏王朝.

  • 标签: 乌兰察布盟鲜卑 乌盟地区 兼谈
  • 简介:敦煌文献《捉季传文》当中对季打马球的描写一直以来都仅仅被当做文学描写看待,而实际上这关系到汉代是否存在击鞠这一运动的学术话题。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确信击鞠至少在东汉已经流行,而这也给中国古代马球起源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考。

  • 标签: 捉季布传文 汉代 击鞠 马球 起源
  • 简介:作者在系统地回顾了王莽大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新爬梳了有关材料,认为“大黄千”的正确读法应南“大黄千”。

  • 标签: 王莽 大布黄千 大黄布千 布货十品
  • 简介:云冈石窟的保护受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污染,使云冈石窟的保护问题日显严峻,必须综合治理。然而,在这些复杂因素中,岩体的风化治理最为关键。岩石的孔隙尺寸及其分布是表征岩石力学、水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同种岩石,其孔隙率越高或者孔隙分布越大,则表示岩石的力学和水理性质越差。由此可见,借助孔隙率及孔隙分布状况,可表征同种岩石的风化情况。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与岩石孔径分布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石雕风化的加剧,岩石可视孔隙率增大,孔径大小的平均值也将相应增大。基于这一前提,本研究尝试采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分析石雕文物不同深处的孔径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室对云冈石窟新鲜岩石样品,结合抗盐风化安定性实验,和对自然风化样品采用便携式核磁进行无损检测,探讨其风化程度和深度,以便深入研究石雕文物的风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岩石的新鲜层只有一类小孔隙,弛豫时间约为2~6ms,风化层岩石有大孔隙生成,且随着岩石风化程度增强,小孔径孔隙所占孔隙比例降低,大孔径孔隙所占比例增多。根据不同深度岩样的孔径分布情况,及新鲜岩石的孔径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岩石的风化深度为5mm左右。本研究可为后续的现场保护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横向弛豫时间T2 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