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歌剧院虽然外表富丽堂皇,但许多歌剧院票房大跌、债务缠身,职员罢工、管理混乱也随之而来。在欧洲,政府通常要给歌剧院一定的经费补助,但随着财政紧缩,这笔钱大多被砍掉。而以捐赠为经费来源的美国歌剧院,也因企业和艺术爱好者们由过去的"大善人"变成了今日的"铁公鸡"而难以为继。甚至像纽约大都会这样曾经日进斗金的歌剧院,也因财务拮据被迫过起紧日子。这一波经济衰退引发的欧美歌剧业危机,更多折射出的是当今歌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歌剧的慢节奏已经很难满足年轻一代艺术观赏者的需求,他们转而寻找释放性更强、节奏更快的直观表演。而欣赏歌剧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今的观众又能下多少功夫去了解歌剧呢?歌剧当然不会消亡,但能否重现辉煌却是一个未知数。在如此的背景之下,中国歌剧的方向和未来在哪里?中国歌剧院的发展和生存之道又是什么?让我们听听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如何回答。
简介:从2002到2012年,在10年的OEM(代工生产)出口中,中国乐器行业历经了从单纯追求产销量到品牌话语权营销意识的觉醒,如今再度面临产业的深度转型。2013年,国内外市场面临错综复杂的问题:欧美金融危机致使海外市场乐器消费热度降温、海外品牌抢滩登陆中国市场的热度更加高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等。面对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欧美乐器市场和价格竞争无序的国内市场,当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优势不在,我国的乐器企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对科技创新、品牌附加值、市场话语权等词汇体味得如此真切。那么,乐器产业如何突破价格与成本的双重重压,企业又如何谋求生存和转型?为此,本刊记者针对钢琴、民族乐器、西管乐器、电子乐器等乐器的销售进行了市场调研,对当前制约乐器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专访了行业相关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