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萧兵对张光直的学术批评以“泛萨满论”为核心,表现在对虎食人卣、良渚玉琮、濮阳西水坡墓葬及三蹻的阐释,以及对中国与中美洲文明的比较等方面。从二人论述时间看,张光直未曾回应过这些批评,但对类似质疑有过预设和解释,本文称之为“潜在的对话”。二人的研究都围绕“物”展开,萧兵把“物”作为史料,旨在还原古史;张光直把“物”及物与人的关系视为理解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关键线索,希望建构新的文明起源观和古史研究范式。然而,张氏在反西方史学理论的霸权叙事的同时,所凭借的资源仍是西学话语中的萨满理论,故受多方争议。当下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界的前沿发展呈现出将这两种“物”观念进行整合的趋势。
简介:水月观音图是瓜州西夏石窟东千佛洞和榆林窟重要的题材,唐僧取经图又是瓜州西夏石窟水月观音图常见的画面组成,计有5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图出现在瓜州西夏石窟的原因多有探讨,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行瓜州,在胡人向导石磐陀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的故事。但是作为晚唐五代宋以来流行的水月观音图像,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莫高窟壁画中却没有出现玄奘取经图。受此现象的启发,对瓜州西夏水月观音和唐僧取经图作详细的梳理,结合沙州的壁画,可以看到唐僧取经图在瓜州出现的轨迹。这里也有图像样式变化的不确定性,再次说明取经图出现在水月观音中是西夏时期观音信仰崇拜的新因素,而与所谓的写实画面表现玄奘在瓜州的经历没有多大关系,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唐僧取经图在图像表达上的象征和符号意义。若再以东千佛洞第2窟水月观音中与取经图同时出现的一组往生观音净土的人物组合为讨论的议题,可以看到水月观音强烈表现西夏时期往生观音净土信仰的流行,以此为依据,可以引发对此组图像的新观察,这是之前研究者关注不够的问题。如果再结合几处洞窟功德主的西夏党项人民族身份关系,可以看到汉地佛教对西夏的影响。同时,以榆林第29窟为例,也能够说明在图像表达上,以玄奘为代表的汉人高僧在关键时刻对以国师为代表的西夏高僧的回避,实属佛教艺术发展史长河中有趣的现象。
简介:本文主要以更顿群培的弟子,冉热仁布齐的访谈为主要内容,对更顿群培的绘画实践活动,以及他的艺术观点进行了论述.文章进一步说明更顿群培不仅积极吸收和学习了外来绘画的影响,批判传统的保守艺术思想的同时,包括藏族传统艺术在内的东方优秀经典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有较广泛的研究和高度的评价.他的绘画作品在学习外来艺术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东方艺术的神韵和启蒙主义的现代色彩,他在绘制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地融入了他对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理解,这些绘画作品从他个人的视角表现了他所关注的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的众多题材,这在早期西藏现代美术的发展史上具有前无古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