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吴泽林同志这篇文章曾在去年召开70—80代苏联文学讨论会上宣读过。为了让更多关心苏联文学同志了解它内容,我们又刊载在这里。吴文所涉及20—30苏联文学,目前之所以又在苏联国内外成为大家关注热点,是因为当时一些被禁作品,现在与公众见面了,而这些作品公布又打破了原有的文学史格局。但是,究竟如何看待20—30代苏联文学演变,它盛与衰又究竟是何种因素造成?还有,如何评价苏联作家笫一次代表大会及其制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功在哪里,过在何处?这些都是研究苏联文学同志关心重大问题,但看法又不尽相同。吴文这些问题都陈述了自己意见,且自有他道理。“反思历史”这一词汇目下可谓时髦,但关键不是这一词汇新鲜度,而是历史进行真正具体、科学分析研究,从中得出应有的教训规律,莫让痛苦历史重演。我们觉得,这篇文章好处就在于,它观点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却从自己特有的研究角度,这一阶段苏联文学历史,作了具体分析与探讨,大胆而公开地把众关心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斯大林 作家 现实主义方法
  • 简介:2000苏联大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诞辰90周,2001他逝世30周。我想起前年在他家乡和他弟弟及诸多乡民会晤情景,想起他们中国兴趣、关心与问候。

  • 标签: 苏联 诗人 特瓦尔多夫斯基 威列依斯基 绘画艺术
  • 简介:高加索伊斯兰世界远非一个非黑即白、非官方即地下,仅仅是传统与非传统对立天地。这更像是一个马赛克拼接式世界,各个谱系、派别交织融汇。伊斯兰在当代北高加索各国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填补着当地意识形态领域空白。而热点地区大大小小新旧冲突中,我们也总是看到伊斯兰影子。对于这些,我们无疑应该清醒对待。很多时候,伊斯兰往往只是冲突各方掩盖真实目的一个幌子。

  • 标签: 伊斯兰 北高加索 地区冲突
  • 简介:莱蒙托夫作为经典作家,一直以来在俄罗斯学界持续不断地受到关注。莱蒙托夫创作中拜伦影响元素探究曾是评论家争论焦点。鉴于国内该课题研究资料相对匮乏这一状况,本文力图俄罗斯学界该课题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较为详细地引介与评析。

  • 标签: 莱蒙托夫 拜伦主义 影响 诗歌
  • 简介:<正>本文述介1977在纽约再版赫尔曼·叶尔莫拉耶夫教授著《1917—1934苏联文学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起源》一书最后三章。此书作者根据他1959在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博士论文写成。本书作者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抱敌对态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实质也是全盘否定。他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斯大林文学政策产物”,“在党直接控制下形成”,它创作原则是“日丹诺夫从党的政策斯大林词句中用教条主义方法直接演绎出来”。书中论点虽带有强烈资产阶级偏见,但作者使用比较丰富第一手资料,具体地阐述了三十代初社会主义现实

  • 标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方法 革命浪漫主义 作家 现实主义风格 创作原则
  • 简介:列昂尼德·列昂诺夫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上世纪五十代初苏联文学中最典型作品。在这部哲理小说中,作家隐秘地与苏联国家意识形态教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展开论战。考虑政治环境.列昂诺夫巧妙地使用了“拟态”手法,将庸俗社会主义理念引向“荒诞板致”,借反讽之力从内部引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教条,而他本人却隐遁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正统艺术家面具之下。列昂诺夫试图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诗学神话代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神话,虽然二者结构具有惊人相似,但这位浪漫主义者最终还是未能抛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范式。

  • 标签: 列昂尼德·列昂诺夫 《俄罗斯森林》“拟态”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以词语为突破口形式主义研究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彰显“文学”、“陌生化”、“诗学任务”、“文学系列”等概念及其内涵,这一做法直接导致这一流派对文学独立、自律关注,同时赋予文学研究以自足地位,在将文学从文化、政治、社会附庸中解放出来同时挺立了文学研究独立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诗学的任务” 文学独立性
  • 简介:科学技术领域里有发明,甚至社会科学领域也有自己发明。但是,人们很少谈论人文科学领域发明。本文通过语言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等领域里发明案例,尤其通过文学理论领域宣言及其对文学发展贡献,表明在人文科学里不但需要开辟自己实践领域,从事人文发明,而且人文发明还可以改造人文学科研究对象。与科学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发明家一样,人文科学领域里发明家同样应该受到尊重重视。在科研体系里,在高校科研机构里,应该有人文发明位置。

  • 标签: 人文发明 人文工艺 经营学 文艺学 宣言
  • 简介:19165月6日,在回答初登文坛作家阿尔汗格尔斯基关于生命意义时,列·安德列耶夫说道:“生命很难用几个简单词来表述。”事实,这位表现主义大师在自己一系列作品中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笔下,生命意义存在于生命极端死亡之中,而《叶列阿扎尔》《人

  • 标签: 安德列耶夫 文坛 生命 作家 表现主义 作品
  • 简介:从作为方法论范式视角来审视俄罗斯百符号学史,可凸显“历史事实”中所蕴含“历史意义”,从而为准确把握其学理内涵及其发展、演化些许规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就作为科学体系世界符号学发展史而言,俄罗斯符号学其所做出贡献多方面的,文艺学研究中形式主义范式、历史学研究中文化认知主义范式以及语言学研究中结构-系统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等,或为俄罗斯首创,或为俄罗斯所创新,它们体现认知事物符号学新方法,不仅有效拓展深化了学界原有的思维定势,更为提升学术研究理论实践价值提供了范型。本文结合俄罗斯符号学百发展阶段,着重从研究范式嬗变视角其学说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梳理缕析,以在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批评依据。

  • 标签: 俄罗斯符号学 百年回溯 研究范式 历史意义
  • 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问题关注,突出地表现在他作品乱伦现象精彩描绘妓女一圣母形象浓厚兴趣与深刻揭示。前者与“俄底浦斯情结”交织在一起,后者“恋妓情结”男性话语表现,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作家本人复杂生活经验有关,同时又都来源于“裸体时代记忆”——原始生存方式造成生殖崇拜或生殖文化。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性问题 文化阐释 俄底浦斯情结 男性话语 生活经验
  • 简介:看似平常自然语言符号反映了人们思维认知方式,体现了社会事实被再现构建模式。比如在文学作品隐喻中,女性常常被物品化或动(植)物化。本文运用巴赫金符号学理论,结合批评一认知话语分析方法,从符号物质、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举例分析文学作品中性别隐喻。揭示看似习惯而规约语言表达背后隐藏性别歧视意识形态。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性别隐喻 批评认知分析
  • 简介:20世纪80代以来,中国演出了不少卫国战争戏剧,在尊重原著前提下,中国创作者对此进行了自己阐释,显示出了一些共性。在思想表达,这些作品强调对战争中个人命运道德关注,并以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在艺术表达,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抒情诗意追求,而在舞台设计既突出了俄罗斯风格又在多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

  • 标签: 卫国战争戏剧 中国话剧 人道主义 诗意
  • 简介:文化每个民族拥有的最重要财富之一。异域学者文化研究,不仅是窄室内案头工作,还是世界各民族对话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产生发展历史条件,各民族文化特点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间交流机会各不相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学者在合作完成论文中强调,这些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必要显而易见。

  • 标签: 中国文化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 90年代 民族文化 案头工作 历史条件
  • 简介: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虚像”阐释世界形象荒诞混乱,揭示社会虚假现象。在后现代语境下,作为文化主体“人”“物”,其身份、地位、能力价值丧失,从“英雄”“反英雄”、从“人”“物”,再从“物”异化为“非人非物”“影子”。人由生命意识“虚空”转向精神状态“虚无”,最终走向“死亡”,一切都消失在由“虚像”构成文本世界中。以索罗金为代表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非人非物“影子”、“能指”出席、“所指”缺席、“主体死亡”方式展示“虚像”叙事,达到解构文化主体目的。“虚像”叙事展示了苏联解体前后整个社会思想状况、俄罗斯民族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深深担忧。

  • 标签: 文化主体 解构 虚像 叙事
  • 简介:大多数跟俄罗斯人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同俄罗斯友人聊天时,他们表现出对本国文学熟悉程度和文学修养远远高出我们很多,也许只有真正搞俄罗斯文学中国学者才可能跟他们聊得来。然而他们并不是专门搞俄罗斯文学研究,即便是普通人,他们俄罗斯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知识也是很丰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曾对此思考过,也曾试图寻找答案。有人说这是俄罗斯文学优良传统长盛不衰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他们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几乎没有文盲原因。这些都是事实。然而我们还会有这样疑问:他们如何使这一优良传统得以长盛不衰?他们对文学特有的偏爱又是怎样形成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俄罗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文学授课情况,或许在这里我们才能发现答案准确源头。俄罗斯中小学文学课程授课情况文学审美教育功能任何人也不能否认,但是文学与教育应该处在什么契合点才能相得益彰呢?在这方面俄罗斯实践很有成效他们在中小学中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加强文学课教学,甚至可以说,他们把文学课作为主要课程来授课。在俄罗斯中小学课程表里,文学总是作为一门单独课程来安排,由语文...

  • 标签: 中小学文学 俄罗斯中小学 文学教学
  • 简介:“对话巴赫金理论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其中所包含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真相。

  • 标签: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