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没有冬天,褒义的说法当然可以叫四季如春。厦门就是这样的地方。厦门气候的最低温度历史上是零上四五度,没到过冰点,厦门也就没结过冰,没下过雪。——这事儿我至今想起来还是有点怪怪的惆怅:一个地方,居然没有冰,没有雪?!如果是40年前,打死我我也不信。40年前的时候,我只有几岁,我以为天下都一样:人和事儿都必须得在四季里走,冬天会结冰,夏天会落雨。我出生的那片土地是古西域的一部分,在厦门人看来远在天边。那里以冬季寒冷漫长著称。我知道那地方我叫祖乡不合适,甚至叫故乡也有些勉强,但它确是我的出生地,我想我应该叫它出生地。关于我出生地的寒冷,我在前不久出版的长篇小说《尘土飞扬》中有两个故事性的描述:
简介:三十年,一个人一生将近二分之一的时光,就这样飞逝而去!三十年前的一九七八年初冬,十九岁的我,懵懵懂懂走进了大学校门。那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是每一个中国人
简介:<正>当一个中国女人踌躇满志地在灯火辉煌的曼哈顿公园大道上散着步,以一份女老板的好感觉,对那些“生于斯、长于斯”,金发碧眼的打工族发着悲天悯人的感慨时,另一个中国女人却在好莱坞城“别人的花园”中,为不得已而寄人篱下的保姆生涯悄然伤感——这就是《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与《陪读夫人》两部书描写的两个中国女性在美国迥然不同的命运。周励与蒋卓君,作为年龄相仿的同代人,都是“老三届”,经历过“文革”,曾经“上山下乡”,在80年代涌动的“出国潮”中,都“幸运”地去了美国。然而,同是一个美国,在她们彼此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审视中,却各有一番况味。如果说,美国对于周励是经过
简介: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的《弃妇》,描写了一个老奶奶临死前的生活状态,交织着回忆和现实。令人惊讶的是波特仅在四十多岁就写下这篇小说,因为文中深刻地洞察了一个八十多岁老人的心理世界,也有外媒指出,此作改编自作者的奶奶的亲身经历。题目中的“遗弃”和“韦瑟罗尔(与英文风霜谐音)”暗示了女主角的饱经沧桑的悲剧命运,作者用意识流潜入她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灵,展示了一位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然而,许多读者或许会想当然地认为,老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或者是由于早年的不幸所造成的,忽略她所生活的时代激发了她的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是时代的宿命,她对父权制社会的叛逆只是一场幻影。许多作品都曾描述过女性主义者的成功例子,例如《简爱》等等,本文旨在挖掘老人在父权制社会下的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以探讨在女性主义蓬勃生长的时代中的一个悲哀侧影。